“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点击数量:2394

       2014621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办的“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来自国内外7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军队院校、非政府组织、媒体行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数十位发言人围绕“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的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议现场
国际关系学院李家兴副校长致开幕辞 
会议首先由国际关系学院李家兴副校长代表国际关系学院致辞。李家兴副校长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李家兴副校长指出,在今年4月举行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讲话。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统筹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统筹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与全球安全的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指导中国安全工作的具有根本性、基础性、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本次会议就是针对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深入挖掘和探索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渊源和哲学基础,并且为丰富与发展这一宏大理论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本次会议也是国际关系学院庆祝建校6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长吴白乙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教授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研究员 
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学系陆伯彬(Robert Ross)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李文良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刘跃进教授

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淑云教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楚树龙教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李伟研究员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林宏宇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李渤副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申林讲师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周琪研究员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研究员

研讨会分为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根基和哲学基础、中国国家总体安全观的国内政治基础、中国的大战略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西方国家对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透视等四个议题。与会的专家学者针对这几个与现实情况结合紧密,且具有较大学术意义的前沿性、重大性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的学者对于中国安全观和大战略的演进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安全文明的一种新范式,中国的安全观思想体现了“中庸-平衡”的安全观念,这种安全观可以从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寻找到历史哲学和思想基础,并对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从理论、实践、战略等诸多层面得以推进与实现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学者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总体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价值观念、工作思路与机制路径,在中国整体性的安全观建设中处于提纲挈领的基础性地位。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金骏远(Avery Goldstein)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郭小聪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沈丁立教授 
美国美利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赵全胜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苏长和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副主任羌建新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唐永胜教授
 
日本广岛大学国际研究所西田竜也(Tatsuya Nishida)副教授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苏浩教授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门洪华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系副主任毕雁英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朱素梅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罗英杰副教授
苏州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钮菊生教授
外交学院研究生部主任赵怀普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主任张士铨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编审
参会的学者进一步指出,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方面包括加强国家合法化能力建设,增大对于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加强在亚洲乃至全球性安全治理机制中的创新力度,以及中国在这些安全治理机制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等方面,并就西方国家安全观对于中国发展与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思想的启示作用进行了详细讨论。此外,学者们还对民族分离主义与宗教复兴主义对于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安全行为的不同逻辑、大国力量博弈以及东亚秩序的建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国家安全问题、中美两国安全委员会的异同之处、中俄在亚太地区的协调与合作等热点和前沿性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国内外学者一整天紧凑的学术思想的交流、碰撞、探讨,本次会议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入研究,用中国话语、中国理论、中国智慧,丰富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国际关系学院孙志明副校长致闭幕辞
研讨会最后由国际关系学院孙志明副校长进行总结。孙志明副校长指出,本次会议体现出会议形式新、代表范围广、研讨话题深、学术水平高等诸多鲜明特点,本次会议的召开,势必对于国内外的安全研究产生一定影响和积极作用,从而引领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从理论到现实各个层面的新发展。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