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暨第八届西南论坛在云南大学举行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6日        点击数量:2080

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暨第八届西南论坛在云南大学举行

 

2017112-3日,以“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评估与战略选择: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暨第八届西南论坛在云南大学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承办。来自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外交学院、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约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论坛开幕式会场

开幕式由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教授主持。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并介绍西南论坛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方向。他说,本届论坛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背景下召开的,对于我们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对于研究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评估与战略选择具有重大的意义。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杨林教授

 

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陶坚校长介绍了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成立以来历届的发展情况,认为本次论坛非常具有特色: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共有72次提到“安全”一词,可见其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而本届论坛正好契合了国家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国际安全研究论坛和西南论坛的联合举办,体现出很好的协同效应,使双方的学术资源能够共享,特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加入,对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是很好的提升;本次论坛凸显了地缘特色,强调对东南亚、南亚研究的深入,借助云南大学的学术优势,是国际安全研究论坛做实做细的重要举措;这次论坛题目特色鲜明,即从历史纬度,探讨国际安全环境的变迁。能够回归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础——强调国际关系历史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们现在处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更要用历史的纬度来审视过去、审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审视其他大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陶坚教授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教授致开幕词,他讲到中国大国外交新面貌至少拥有三层意思:一是战略使命的提升,二是战略内涵的提升,三是战略环境认识的提升。随后,陈院长做了题为“如何应对一个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的世界与时代”的主旨演讲。他认为,我们看问题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要有全球的视野才能把握这个时代,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必要消极悲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顺势而为、谋定而动。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黎良福副所长在开幕式上致辞,表达了对此次会议的美好祝愿和期待。他认为大国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层且广阔的结构性变化。中国所提供的公共物品不仅能够促进中国的自身利益,也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贡献。国际社会中的小国也欢迎各个大国之间维持稳定和平关系,支持各国政府用各国独特的方式实现它们的愿望,得到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国际秩序。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黎良福副所长

开幕式之后的主旨演讲阶段由中国前驻缅甸、泰国特命全权大使,云南大学周边外交研究中心顾问管木先生主持。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教授、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主任朱成虎少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教授、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李晨阳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期刊谭秀英主编发表了主旨演讲。

张蕴岭教授在题为“中国国家形象与中国周边关系”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周边关系中的形象因素具有很强的转型特征,新型大国是根本定位,形象需要时间和行为检验,决定性的因素是自身可持续的成功和行为被外部接受。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外部会以不同的视角观察、认识、接受和应对新时代的中国,而周边是检验中国方略、誓言和抱负的首选之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教授

 

朱成虎少将做了题为“特朗普政府的周边战略”的主旨演讲。他认为,美国的全球战略目标是独霸全球,依托两洋,挤压俄罗斯,遏制中国。美对华战略是:政治上演变,经济上绑架,军事上遏制。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原主任朱成虎少将

 

杨恕教授做了题为“我国周边环境的几个基本特征”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造成中国周边关系复杂。我们对国家关系不能太理想化,对周边环境研究、周边国家的研究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深化。

 

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所长杨恕教授

 

        李晨阳教授做了题为“冷战后中国对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评估与应对评析”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二战以后,东南亚地区国际关系发展主线有两条:一是东南亚各国争取主宰自己的命运,争取地区国际关系的主导权;二是区域外大国的介入,包括像美国、俄罗斯等试图掌控地区国际关系的发展。他认为,对于未来东南亚地区形势的发展,我们不要认为东南亚国家一定会完全偏向中国。长远而言,东南亚国家基本上对中国采取的是“大国平衡”的战略。

 

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李晨阳教授

 

谭秀英主编对五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总结,她提出:今后我们应加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长期的积累,理论不是一下子就能出来的,需要长期积淀和综合研究,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国国家安全的问题理清楚。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主编谭秀英编审

 

在刚结束不久的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而此次会议集战略性、前沿性和现实性于一体,立足于新时代党的理论指导,围绕新时期的国家安全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展开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与会专家围绕“习近平主席外交思想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国际安全环境的认知与战略选择”“新地缘政治学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化”“中国周边外交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研究”“跨境安全与区域安全治理”和“海上安全与海洋合作”六个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议题研讨分会场

 

在论坛的小组总结和闭幕式上,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李晨阳教授致辞,并进行了“国际安全研究论坛”会旗交接仪式, 2018年的“第六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将在湖北民族学院举行。

 

“国际安全研究论坛”会旗交接仪式

此次研讨会是“国际安全研究论坛”和“西南论坛”两个重要论坛的强强联合。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是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发起创办、并由国内多家学术单位共同参与和支持的大型学术活动。自2013年创办以来,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论坛主要围绕当前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进行讨论,每年举办一次。西南论坛由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联合创办于2010年,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经举办了八届,论坛的主要目标是建设成为西南地区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桥梁,为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