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3期
P. 5
3. 桑玉成:《关于国际政治研究中三个基础性问题的思考》,《国际展望》2018 年第 1 期。 4. 赵明昊:《特朗普执政与中美关系的战略转型》,《美国研究》2018 年第 5 期。
4. 王缉思:《世界政治的终极目标:安全、信仰、公正、自由》,中信出版社 2018 年 11 月。 5. 张玉环:《特朗普政府的对外经贸政策与中美经贸博弈》,《外交评论》 2018 年第 3 期。
5. 杨光斌:《关于建设世界政治学科的初步思考》,《世界政治研究》2018 年第 1 期。 6. Wang Jisi, “The Debate Over U.S. Policy toward China,” Foreign Affairs, June/July, 2018.
6. 秦亚青、李宏洲、方鹿敏:《世界政治的关系理论》,《世界政治研究》2018 年第 2 期。 【专家点评】
【专家点评】 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热点中的热点”,而 2018 年
本地经验导向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几代中国学者长期追求的 更是备受学界关注的一年。中美贸易摩擦和随之而来美国对华全
目标。这一集体努力在 2018 年取得了重要成果。相对以往,中 方位的压力,使国内学界震惊。中国学术界关于中美关系“好也
国学者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取得的新成就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 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的传统共识被打破,开始严肃关
上都达到了新阶段。其中既有借助本土化概念(如关系性)对 注在特朗普治下美国对华政策发生大变化的原因、可能的后果,
国际关系理论的再认识,也有从哲学、政治学以及学科史角度 以及如何处理好当下棘手的问题。学界也关注中美关系为何会发
对学科定位乃至知识过程的再思考。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进 生如此变化。有学者在中美结构性矛盾和世界秩序的演变中寻求
步与中国学者将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化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同 答案,有学者关注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也有学者将其归咎特朗
时也与西方的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对中国研究者的促进不无关 普这个民粹总统,更有学者研究两国越来越大的认知差距和不断
系。近年来西方学者对非西方经验的立场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 加深的误解。一年来学术成果丰硕,研究更有深度,更加规范。中美关系的发展一直是互动的
对多元文明导向的国际关系理论的系统探索,为中国理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学术环境和 结果,目前,中美关系正在进入深层困难期,如何防止关系进一步恶化已是当务之急。目前虽
重要的学术灵感,也为中西方理论的交流与合作设置了新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是将中国 乌云密布,美方虽视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但尚未把中国看成当下的敌人。我们不应过分
国际关系理论世界化,一方面主动接受中国以外经验的检验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普适性, 强调“斗而不破”,而应改争斗为竞争。力求与美“可控竞争”“和平竞争”,竞而有序,竞
另一方面在明确差异性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中西方理论的通约之道。而如何突破中国视野的局 中求和。毕竟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仍需要一个稳定的中美关系。
限性,特别是避免类似西方中心主义认识论偏见对中国理论研究的制约,则将成为中国理论 (点评人:郝雨凡,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如能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国际关系的中国理论将真正走向世界,成为全 全球事务研究项目主任、校长讲席教授)
球国际关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评人:鲁鹏,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热点三:作为全球性国际公共产品的“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新阶段
【热点介绍】
热点二: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 国际公共产品的种类和内容是多样的、复杂的。现有的世界秩序就是最大的国际公共产品。
【热点介绍】 世界大国负有维持公共产品的持续性和提供新的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对于当前国际公共产品
中美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重中之重。从理论到实践,中国国际关系学科 的供给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西方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如哈佛大学约瑟夫 • 奈(Joseph S.Nye,
的诸多领域和方向都涉及美国。中美建交 40 年(1979 ~ 2018 年)之际,在特朗普政府推出的 Jr.)发明了“金德尔伯格陷阱”(The Kindleberger Trap)的论断。2018 年,世界目睹了美国
与以往历届美国政府有很多不同的外交政策包括对华政策的大背景下,中美关系正经历巨大转 政府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后退,国际公共产品的赤字扩大,世界在 21 世纪陷入“金德尔
变(包括转型),2018 年发生了远比冷战晚期的在同盟框架下的美日贸易战更加复杂、更加引 伯格陷阱”的可能性似乎增大了。中国作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新兴世界大国,已经定义“一
人注目的中美贸易摩擦。在美国,关于与中国的关系“脱钩”和“降低接触”的讨论是热点。 带一路”倡议为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是否成为国际公共产品的新的重要提供者?全球治理中的
而中国国际关系学者从社会科学的不同角度,对中美关系的研究有许多新的特点:带着深刻反 “金德尔伯格陷阱”是否由于中国的作用而有效缓解? 2018 年 8 月 27 日,中国政府在北京举
思一个长时段(过去 40 年)中美关系的历史感,对美国关于与中国关系的当前主流观点进行回应, 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工作 5 周年座谈会,“共商、共建、共享”被进一步确定为“一
关切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继续聚焦中美关系中的新议题,以及预测或者展望中美 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基本原则,“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全球性的国际公共产品。
关系的未来情景等。 【文章举例】
【文章举例】 1. 黄河、戴丽婷:《“一带一路”公共产品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太平洋学报》2018
1. 郭培清、邹琪:《中美在南海、北极(议题上)立场的对比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年第 8 期。
(社会科学版)2018 年第 5 期。 2. 卢凌宇:《公共物品供给与国内冲突的复发》,《国际安全研究》2018 年第 4 期。
2. 牛军:《轮回:中美关系与亚太秩序演变(1978~2018)》,《美国研究》2018 年第 6 期。 3. 李向阳:《“一带一路”:区域主义还是多边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2018 年第 3 期。
3. 王悠、陈定定:《中美经济与战略“脱钩”的趋势及影响》,《现代国际关系》2018 年第 4. 张雪滢:《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构建国际机制的战略选择》,《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7 期。 2018 年第 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