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5期
P. 2

关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挑战,与会学者认为,
          “21世纪生物安全:态势·理论·实践”                                                                                     生物技术引发的威胁包括:某些国家主体对传统生物
                             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武器的升级和颠覆;非国家行为体制造生物恐怖主义
                                                                                                                  活动的可能;生物实验室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威胁。
                                                                                                                  我国应推进生物技术安全体制机制建设;推进生物技
                                                                                                                  术安全法律体系建设;推进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学习领                                         设;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预防支持体系、监测和
                                                 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                                           预警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应急追责体系。
                                                 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研判当前我国面临                                               关于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安全问题,部分生

                                                 的生物安全形势,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                                          物技术专家认为,面对合成生物学的潜在风险,我
                                                 推动生物安全相关理论和法治研究,促进生物安全                                           国应建立 DNA 合成监管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
                                                 纳入国家安全体系,2020 年 6 月 30 日,国际关系学                                   定;加强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及相关遗传材料的
                                                 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                                           获取和管理;培养专业人才,形成自我约束、安全
                                                 与协同创新中心在京共同主办了“21 世纪生物安全:                                        第一的科研文化;对于合成生物学带来的生物安全                            与会专家学者线上线下进行互动交流
                                                 态势·理论·实践”专题研讨会。研讨会采取线上和                                          和安保问题的治理,要加强审慎而警惕性的规制与
                   陶坚院长致会议开幕辞
                                                 线下融合方式进行,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和环资委、                                          监管和科学共同体负责任的自治。
                                                 外交部、国家卫健委、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                                              关于大规模公共卫生风险的应对问题,与会者
                                                 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浙江大学、天津大学、                                          认为要把关系国民生命安全的医疗、制药、卫生、
                                                 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外国                                          保健和生物等方面的科学技术列为国家安全关键技
                                                 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                                          术进行重点研发。同时,要构建适应国家公共卫生
                                                 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及国际关系学院专家学者 50 余                                        应急管理需求的国家安全体系,包括:完善国家安
                                                 人参会。会议还特邀部分海外华人学者参加研讨。                                           全的法理基础和法治保障;建立和完善国家安全风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助理达巍教授主持会议,院                                         险会商与沟通机制;打造国家安全风险应急处置工
                                                 长陶坚教授致开幕词。陶坚院长指出,今年 2 月在                                         具箱;建立健全维护发展与安全的能力培育体系。
                   达巍院长助理主持会议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                                               关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与治理问题,专家学者                                李文良教授主持闭幕式
                                                 总书记对生物安全作出重要论述,丰富了总体国家                                           们明确提出,我国应重点争取中美、中欧抗疫合作,
                                                 安全观的理论内涵,完善了国家安全体系的顶层设                                           推动区域卫生公共产品的提供,强化东盟与中、日、
                                                 计,为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指明了努力                                           韩(“10+3”)卫生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世界卫生
                                                 方向,同时也是向全国发出的加强生物安全研究的                                           组织和二十国集团变革及两者之间的沟通。部分专
                                                 总动员令。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极为复杂严峻的生                                           家还专门分析了美国生物防御体系建设的特征和韩
                                                 物安全威胁和挑战。特别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工作中暴露出许多生物安全维护方面的“短板”和                                               关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生物安全法的立法和
                                                 不足,这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界的研究仍                                           生物安全法治建设工作,专家们提出,生物安全法
                                                 面临许多未知和空白,也更真切地感受到加强生物                                           的立法指导思想,要突出安全,不能单纯将安全与
                         会议现场
                                                 安全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作为国家安全                                           产业促进并列;生物安全法的立法研究和立法规制,
          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应当郑重地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深化生物安全相关领                                                              应以不确定的风险而非确定的危害作为切入点;我                                  谭秀英主编作会议总结
          域研究,努力为推进我国生物安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国的生物安全法治建设路径由“硬法之维”转向“软硬混治”模式更具现实性和有效性。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物安全战略对国际安全的影响、前沿生物技术发展与国家安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是疫情在全球蔓延发展的
          全治理体系、当前生物安全态势与理论研究、生物安全与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四个主题,从多个方                                                              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潜在的“综合性危机”使得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在生物安全越来越
          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观点和意见。关于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与会专家提出,从                                                              成为大国竞争的战略新高地背景下,国内学术界围绕生物安全的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涨程度。本次
          内涵上看,生物安全的理论范畴至少应由引起生物危害的内部因素(安全客体)、外部条件、生                                                              专题研讨会是我院今年主办的第二场重要的生物安全专题研讨会,更是一次融技术前沿、研究创新、
          物危害表现形式及发生规律(生物安全危害形态)、安全主体与相应的防控策略四个部分组成。                                                              学科融合和学术引领于一体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研究的深化发展,
          从外延上看,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正逐步推动生物安全内在风险的突显与激化,进一步揭                                                              拓展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科的建设路径,持续扩大我院在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示出科技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双刃剑”效应。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研究生部供稿)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