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11
2022 年第 3 期
第三类属于恶意的深度伪造。这一类深度伪造被创作者用于某种特殊的目的,
往往会给国家安全、社会治理带来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如在深度伪造中占比最高的
是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合成的色情视频。深度伪造的色情视频受害者不仅包括一些影
视明星,也包括一些普通女性,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性别安全问题。
深度伪造还被用来抹黑政治人物,尤其是正在从事选举工作的政治候选人,从而影
响一些国家的政治进程。深度伪造也被用来对一些国家正在发生的政治事件作出不
利的描述,不仅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可能影响国家的政
治形象,在国际舞台上给这些国家制造难题和困境。深度伪造还会给企业和个人在
经济上带来损失,无论是通过深度伪造影响一些企业股票,还是影响一些企业刚刚
上市的产品,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深度伪造造成的诈骗活动,更是让一些
企业和个人蒙受了重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深度伪造可能会摧毁社会信任,信任赤
字将恶化整个社会的心理生态环境。
(二)深度伪造的特征
美国众议院常设情报特别委员会(House Permanent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主席亚当·希夫(Adam Schiff)在其主持的“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
的挑战”听证会上,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让深度伪造和其他虚假信息模式变得
真正有害的是社交媒体的无处不在,以及虚假信息传播的速度。” 希夫的分析说
①
明了深度伪造的主要特征:以网络社交平台为主要传播媒介,传播速度快。
1. 网络社交平台是传播深度伪造作品的最主要渠道
在 20 世纪甚至 21 世纪初的大部分时间里,杂志、报纸和电视广播公司管理着
向公众传递的信息。上述媒体均建立了严格的专业标准来控制新闻质量,而大众媒
体和自媒体的数量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只有有限数量的个人和组织可以广泛传播信
息。然而,在过去十来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越来越多的
人开始习惯从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如国外用户从脸书、推特,国内用户从
微信、微博等平台获取信息。这些平台依赖大量用户来生成相对未经过滤的内容,
而用户倾向于展示他们自身的体验,浏览并发送他们同意的观点(平台算法也增强
了这种趋势),将他们参与的社交媒体平台变成了“回音室”。这些平台也容易受到
① Adam B. Schiff, House Permanent Select Committee on Intelligence, “Hearing: National
Security Challenge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anipulated Media and Deepfakes,” June 13, 2019,
https://docs.house.gov/meetings/IG/IG00/20190613/109620/HHRG-116-IG00-MState-S001150-
20190613.pdf.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