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7

2022 年第 4 期


               洲安全观”   和“全球安全倡议”,   以中国智慧解答了“世界怎么了”“人类向
                         ①
                                                ②
               何处去”的时代难题。从广义安全论视域看,中国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既是对
               中国整体思维、王道立场、民本思想与“天下主义”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弘扬,也

               是对人类系统思维、人道立场、人本思想与“全球主义”文明精粹的习得与推进。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观照”下,中国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正当其时。
                   本文从“大语境”“总理念”“广交叉”三个维度探讨国家安全学的价值取向、

               学科性质与人才培养,以期为蓬勃兴起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提供新视角,为建构
               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奉献新思考,并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  国家安全学的“大语境”


                   从“战争—军备—和平”转向“和平—经济—发展”的国家安全战略,表明安
               全现实语境出现了重大转变与拓宽;“分统结合”的两大安全范畴框架的形成,安

               全研究的不同流派分殊和制度化进程的加快,标志着安全理论语境的扩展与深化。
                  (一)现实语境的转变与拓宽
                   战争是人类野蛮的象征与文明的前奏,是人类告别动物世界所必须经历的“血
               腥阶段”。如果人类文明从人类诞生时开始算起,那么战争常被视为“文明生成”

               本身。   人类从部落发展到国家,在所形成的上百万个社会中,“每个社会都是一
                     ③
               个不对外来者开放的群体,一个成员愿意为之而奋斗的群体,有时他们甚至也愿意
               为之牺牲”。   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到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从拜占庭—波斯
                          ④
               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 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到五次中东战争,再从伊拉克、阿
               富汗两场战争直到 2022 年的俄乌冲突,“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都在制造、销售并
               使用武器”。   即使进入了有“工业文明 4.0 版”之称的 21 世纪,人类仍难以从战
                          ⑤

                  ①  《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中央政府网,2014 年 5 月 21
               日,http://www.gov.cn/xinwen/2014-05/21/content_2683791.htm。
                  ②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2 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22 年 4 月
               22 日,第 1 版。
                  ③ “一旦诉诸暴力的期望在社会上盛行,不论是国内战争还是国际战争,不论是必要的‘战
               争’还是出于权宜之计的‘战争’,都会成为体现我们文明进程的特点之一”。参见哈罗德·D.  拉
               斯韦尔:《世界政治与个体不安全感》,王菲易译,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58 页。
                  ④  马克·W.  莫菲特:《从部落到国家》,陈友勋译,中信出版集团 2020 年版,第 425 页。
                  ⑤  阿兰·柯林斯主编:《当代安全研究》(第三版),高望来、王荣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475 页。
                                                                                      · 5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