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2期
P. 142
գྟ൪࢘༯గީэ߄აВ৯Ԋ֥Ԯ֝ࠏᇅฐ࣮
的信息;具备实施适应策略的资源。 前者是关于脆弱性信息的提供,主要包含三
①
种信息,分别为暴露程度(exposure to climate change)、敏感性(sensitivity)和适
应能力(adaptive capacity),即当地社会在多大程度上暴露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
对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②
(IPCC)定义下的脆弱性是指“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或特征”(the propensity or
predisposition to be adversely affected)。 增加对于脆弱性状态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
③
适应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因其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受到国际社
会的重视。本文的研究主体是国家和次国家层面的暴力冲突,因此脆弱性在此主要
指“一个国家或区域受到不利影响的倾向或特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世界银行(WB)都开展了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例
如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评估、适应对策研究框架等。中国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的物理影响方面,包括水资源、农业、冻土和陆地生态系统,
相关研究主要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等级分布相关,近年来关于社会经济脆弱性
评估方面的议题也有所增加,但相对自然系统评估方面依旧不足。新近的适应性研
究框架都非常关注气候变化脆弱性,但缺少将脆弱性概念纳入气候冲突机制的系统
框架,因此相关研究呈现出高度松散化的特征。本文将从脆弱性视角对气候冲突机
制进行探究,把脆弱性概念与气候冲突机制相结合,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气候冲突的
传导过程。
(二)影响脆弱性的因素
IPCC 第六次评估周期第二工作组报告提出,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
续的海洋和土地利用、边缘化、历史和持续的不平等现象(如殖民主义)及其治理
模式的影响,不同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生态系统和人群的气候脆弱性存在显著差
异。有 33 亿—36 亿人生活在极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环境中(气候脆弱性很高的地
区)。目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使人类和生态系统越来越容易受到气候灾害的冲
① Hans-Martin Füssel and Richard J. T. Klein, “Climate Chang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s: An
Evolution of Conceptual Thinking,” Climatic Change, Vol. 75, No. 3, 2006.
②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Human Security,” in Rajendra K. Pachauri,
Myles R. Allen et al., eds., Climate Change 2014 –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Part A: Global
and Sectoral Aspec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39.
③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Human Security,” in Rajendra K. Pachauri,
Myles R. Allen et al., eds., Climate Change 2014 –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Part A: Global
and Sectoral Aspec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39.
· 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