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1804
P. 15
2018 年第 4 期
国专题研讨会等相继问世(见表1),广泛探讨了非传统安全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复
①
杂背景、指涉问题、类型与特征、与传统安全相互转化等问题, 并首次以“非
②
③
传统安全”为基点来思考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 周边问题、 和平崛起与外交
④
⑤
战略、 安全治理转向 等重要问题,提出要建立涵盖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
⑥
⑦
“综合安全” 及重视合作与对话的“新安全观” 等。1998年,《世界经济与政
治》杂志还将“非传统安全”列为其十大年度选题之一。在官方,1999年,中国正
式明确了“新安全观”的内涵;2000年,首次对外使用“非传统安全”;2002年,
首次达成非传统安全治理的跨国合作,并列举了非传统安全的具体问题,中共十六
大报告首次明确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主要因素,并判定了“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
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的安全情景;政府文件首次使用“非传统安全”一词来
统称恐怖主义、走私贩毒、跨国犯罪、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等问题(见表1)。整体
看,政策界对“非传统安全”的构成要素、保障体系等逐步明确,基本形成了“要
⑧
重视非传统安全”的政策认知。 但需要说明的是,非传统安全在国家安全框架中
仍旧是“辅助性”“边缘性”的定位。
第三阶段:反思与深化(2004-2013 年),从 2004 年的集体反思到 2014 年
“共享安全”提出之前。受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汶川地震、新疆“7·5
① 较早的集中论述参见俞晓秋等:《非传统安全论析》,载《现代国际关系》2003 年第 5 期,
第 44-53 页。
② 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参见阎学通:《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分析与思考》,载《世界经济与政
治》2000 年第 2 期,第 5-10 页;傅勇:《战略机遇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载《毛泽东邓小平理
论研究》2003 年第 5 期,第 82-87 页。
③ 李香兰:《周边环境新视角:非传统安全问题》,载《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 年第 2
期,第 1-2 页;李香兰:《对中国周边经济环境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再认识》,载《经济问题探索》
2002 年第 9 期,第 53-55 页。
④ 楚树龙:《中美关系面临战略选择》,载《现代国际关系》1996 年 11 期,第 2-7 页;傅勇:
《战略机遇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 年第 5 期,第 82-87 页。
⑤ 徐坚:《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合作》,载《当代亚太》2003 年第 3 期,第 3-7 页。
⑥ 王逸舟:《论综合安全》,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 年第 4 期,第 8-9 页;张蕴岭:《综
合安全观及对我国安全的思考》,载《当代亚太》2000 年第 1 期,第 4-16 页。
⑦ 王勇:《论中国的新安全观》,载《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 年第 1 期,第 42-45 页。刘跃
进认为“新安全观”是中国官方“非传统安全观”的一个阶段性表达。参见刘跃进:《中共中央
和中央政府关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论述》,载余潇枫主编:《中国非传统安全研究报告
(2013-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3-38 页。
⑧ 参见刘跃进:《中国官方非传统安全观的历史演进与逻辑构成》,载《国际安全研究》2014
年第 2 期,第 117-129 页;刘跃进:《为国家安全立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82 页。
·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