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6期
P. 95
2019 年第 6 期
际事务中具有持久的影响力。通过网络的知识普及和宣传,让人们了解到核武器和核
战争的危险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国际环保主义运动的诉
求以及国际恐怖主义的危害等,这些认知将有助于人们理解国家的对外政策。
网络文化能够塑造认同感。在互联网和认同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诸多争
议。许多人认为互联网会削弱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会让人们的认同感分散化和去
中心化。应当承认,互联网可能会导致这样的问题,但互联网毕竟只是一个虚拟空
间,进入这个空间的不仅有发挥离散作用的要素,也有发挥凝聚作用的要素。所以
不能简单地判断互联网和认同之间就是对立的关系。成熟的网络文化体系有助于塑
造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如果一个国家的网络文化体系处于孱弱的雏形状态,那么
这方面的功能就会非常孱弱。网络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宣传和同化效果。在一个国
家发生重大的鼓舞人心的事件时(比如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互联网会成为激发
和凝聚人们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使命感的强大磁场,国家认同感在
铺天盖地的网络宣传中被强力提升和巩固。在发生有关国家利益和荣辱的重大问
题并引发网络关注时,网络文化也具有强化认同的效用。相关研究指出,网络媒
体对南海仲裁案的报道,大大激发了网民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强化了国家
①
认同。 随着一国自身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文化产品竞争力的提高,网络空间可以让
本国的文化认同不断强化。当人们的视频网站账户中收藏的本国电视剧、电影和综
艺节目压倒性地超过外国影音资源时,当网络音乐收听市场为本国音乐所主导时,
文化认同感已经在网络中强势上升。
2. 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塑造
理想的网络文化将塑造网络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网络是一个几乎无穷尽的空
间,当网络使用者人数足够多时,网络就已成了一个不断创造着新准则和新方式的
虚拟社会。人们愿意在互联网中寻找相似的他者,可以是基于兴趣爱好,也可以基
②
于相似的政治倾向和宗教信仰。 互联网成为社会关系的一个新的建构空间。市场
的枢纽在塑造行为方式和组织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网络高科技企业正是
瞄准了网络中的众多使用者及其生产和生活关系,才开发出了各种社交网站和即时
① 蒋叶莎、罗教讲:《互联网媒介之于国家认同的构建——以南海仲裁案舆情传播为例》,
载《新闻界》2016 年第 24 期,第 58 页。
② Yair Amichai-Hamburger,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on Our Social Lives,” in Gustavo Cardoso,
Angus Cheong and Jeffrey Cole, eds., World Wide Internet: Changing Societies, Economies and
Cultures, Macau, China: University of Macau, 2009, pp. 535-536.
·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