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 - 《国际安全研究》2021年第3期
P. 22
守望相助:习近平安全理念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路径
守望相助安全理念的理论创新在于,它是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为前
提的。事实上,国家间没有共同的认知就无法进行互相帮助。只有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被接受,才能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威胁并在自然灾害面前携手应对。习近平在
2013 年首倡“中非命运共同体”时表示:“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历
①
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利益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 新冠肺炎
疫情在全球暴发后,习近平在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表示,“国际社会
②
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作为一种理论
创新,守望相助安全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并在实践层
面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
还是利益共同体。其中的责任共同体包括面对共同的威胁和灾害时,互相帮助,
共渡难关,因此往往可以用守望相助来表达。一般讲,大国实力的相对变化是推
动国际体系更迭、国际秩序变迁和国家间关系重塑的主要动力源。对此,西方安
全理论有着不同的解释,却往往因缺乏全面性而无法指导实践。现实主义理论代
表人物汉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认为,国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国家间争夺
③
权势的斗争,新兴大国实力的增强,守成大国实力的下降,二者必然爆发战争。 这
一理论的缺陷在于,只强调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而忽略了大国
的责任意识。相互依赖理论以国家之间或者不同的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影响为特征
构建了基础模型,但这种理论忽视了对交流的限制和进行交流付出的代价。现实主
义联盟理论试图通过不同的理论模型构建较为普世的安全认知,但这一理论由于只
强调攻守同盟,忽略了责任之于国与国关系的重要性。与以上理论不同,守望相助
安全理念是基于共同体意识的相互扶持、相互帮助,这里的责任共同体不强制加以
法律或条约保障,也不是通过建设军事组织实现集体安全,而是通过求同存异,共
同面对来自外部的威胁,并在国际社会中发出共同的声音,互相支持,伸张正义。
守望相助安全理念的理论创新还在于,它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在需
求。2014 年 11 月 28 日,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必须有自己
④
特色的大国外交。” 中共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释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强
① 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载《人民日报》2013 年 3 月 26 日,第 2 版。
②《习近平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载《人民日报》2020 年 3 月 13 日,第 1 版。
③ 吴志成、王慧婷:《“修昔底德陷阱”对中美关系发展的非适用性分析》,载《政治学
研究》2017 年第 1 期,第 20 页。
④《人民日报评论员:中国外交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人民网,2014 年 12 月 1 日,
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4/1201/c1003-26121550.html。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