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1805
P. 42

“泛安全化”倾向与东亚军备安全风险

                 东亚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缘环境条件和地缘政治结构,域内国家在政治制度、发

            展水平、安全知觉、军事力量、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存在差
            异,国家之间处在多样复杂敏感的关系形态之中,致使一系列的地缘热点问题一再
            频发且颇为棘手。由此,本就十分复杂微妙的东亚安全局势,呈现了“泛安全化”

            的不良倾向。一方面,东亚地缘环境的此种变化,给整个地区带来了多向度、多领
            域的地缘安全风险,并触及敏感的军备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东亚国家开展“去
            安全化”的新型地区合作、构建军备领域的地区性风险管控机制和新型军备安全关
            系,创造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一 “泛安全化”倾向与东亚地缘格局走向


                 伴随着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迁,东亚地区原有的地缘政治结构发生
            了巨大变化。现阶段东亚地缘环境变化呈现的“泛安全化”倾向,使该地区成为一
            系列地缘热点问题一再频发的一个敏感地区。除了朝鲜半岛问题、南海局势变化、
            台海局势走向、海洋权益争端、大国安全竞争等传统安全领域问题外,诸如网络安

            全建设、气候环境治理、资源能源利用、民间好感认同、大国战略博弈、历史认识
            知觉、地区合作架构等一系列新的地缘热点问题,均无例外地被导入了“泛安全化”
            的思维逻辑及政策框架之中。这种状况给东亚国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和新的困扰,形

            成了相当范围和力度的地缘安全冲击波,同时也给域内国家构建安全领域的新型地
            区合作关系,创造了一定的机遇和可能。
                 (一)“泛安全化”倾向的理论阐释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国际关系走势愈发复杂。由此产

            生了新一轮关于安全理论的研究与争论。在相继出现的安全理论流派中,以巴里·布
            赞(Barry Buzan)和奥利·维夫(Ole Wӕver)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突显出来,
            其提出的安全化理论成为冷战后安全问题研究中影响深远且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之

            一。该理论提出,“安全化是一种话语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一个主体间理解在政
            治共同体内部得以建构起来,这种理解把某事物看作对其指涉对象的一种生存威
                                                                      ①
            胁,并由此得以要求为处理该威胁而采取紧急和特别的措施。”  可以认为,安全
            化理论是对传统安全定义的一种突破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不仅为应对危机提

                ① [英]  巴里·布赞、[丹]  奥利·维夫:《地区安全复合体与国际安全结构》,潘忠岐等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第 474 页。

            · 40 ·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