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201902
P. 8

2019 年第 2 期

                                      ①
                   的本国资源等领域。  其中,保障安全的手段局限于传统均势、结盟、集体安
               全等固有手段。同时,由于约翰·赫兹(John H.  Herz)提出的“安全困境”,放
               大了权力在维护安全方面的作用,使得各国之间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及态度中陷
               入一种以冲突为特征的负向循环。随着二战的结束,国际关系学者发现当今世界并
               非始终充斥着战争、冲突和争端,单纯的军事力量的增加也并非是保障安全的唯一

               有效途径,在安全领域,实际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安全是一
               种关系概念,自者的安全是通过与他者的安全关系界定的,他者的不安全也往往
                                                 ②
               是对自者安全的潜在威胁和挑战。”  因此,主张以合作取代军事成为维护国家
               安全的主要途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相互依存关系的增进,人们发现安全问题已然发生了重大

               的变化,非传统安全理论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它不仅改变了以往安全研究对经济
                                                                  ③
               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具体安全领域的忽视状况,  使安全成为多领域的综
               合性研究,而且关注安全的“相互依存”特性,诸多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如环境、
                                                           ④
               人口、移民、债务、毒品走私、国际恐怖主义等,  都成为安全关注中的重要内容,
               安全的社会化倾向越来越凸显。其中,哥本哈根学派拓展了安全的前沿研究,其最
                                                                       ⑤
               具代表性的“安全化理论”主要集中于世界政治的中观层面,  学者对“安全化”
                                                ⑥
               一词进行概念化并完善其理论框架,  然后逐渐运用至移民、医疗、政治分歧等领
                                                                             ⑦
               域,尤其在 2001 年美国主导的“反恐战争”之后,表现最为明显。  总之,目前
               关于安全的理论研究呈现繁荣景象,已经扩展到横向的多领域,纵向的多层次,使
               安全内涵得到极大的丰富。这些理论研究成果都成为当前安全研究的重要基础。
                   但是,无论从理论进展还是实践的需求来看,目前的安全研究还存在着继续扩

               展和深化的空间。理论研究的空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研究的困惑:首先,对安全概

                  ①  Stephen M. Walt, “The Renaissance of Security Studies,”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35, No. 2, 1991, pp. 211-239.
                  ②  潘忠岐:《实力与安全的背离——构建国际安全新秩序的基础、原则和模式》,载《欧洲
               研究》2003 年第 4 期,第 10 页。
                  ③  Joseph S. Nye, Jr. and Sean M. Lynn-Jon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 A Report of a
               Conference on the State of the Fiel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12, No. 4, 1988, p. 5.
                  ④  Ekkart Zimmermann, “Globalization and Terrorism,”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27, No. 4, 2011, pp. 152-161.
                  ⑤  Barry Buzan and Ole Wæver, “Macrosecuritisation and Security Constellations: Reconsidering
               Scale in Securitization Theor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5, No. 2, 2009, p. 253.
                  ⑥  Barry Buzan and Ole Wæver, Regions and Powers: The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p. 491.
                  ⑦  Donald Matt, “Securit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curity,”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14, No. 4, 2008, p. 563.
                                                                                      · 5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