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201902
P. 11

从共存安全到共生安全:基于边境安全特殊性的思考

            “共生”理论的基本内涵又有其特性:一是“共生”体现了一种积极的互利性;二
            是“共生”表明相互依存的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形成的共同生存、“协同演化”的
                   ①
            关系;  三是“共生”成为一种动态平衡,使得各主体相互间虽有竞争而不失控,
                                               ②
            而不能将其视为简单的“和平共处”。  因此,这种“共生”已经超越了共同规避
            危险的范畴,而是更着眼于未来的共同发展。边境开放之后所发生的变化正适合了

            “共生”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从安全方面来看,传统意义的边境与国家政权稳定和领土安全紧密相关。边境
            作为国家政权安全和领土安全最敏感的地带,其安定与否连接着一个国家的最基本
            命脉与安危,领土划界争端、边境安全问题等引发的边境不稳定往往给国家安全带
            来颤动。然而,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发展和各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下,边界的

            传统功能变得弱化,边境形态和边境安全的内涵也发生了相应转变,边境形态从旧
            有的屏蔽型边境转向中介型边境,并通过自身的地理优势摆脱封闭的边境思维,发
            挥其“开放作用”,边境也从过去对安全的单纯强调转为当前对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的共同需要。因此,随着国家对内对外的双向开放,在边境这个独特的空间场域,
            逐渐形成了一个跨境区域,不同国家的资源、人员、文化、技术等进行着跨境的交
            流,甚至是重新的整合和社会性的重构,在跨境区域,利用其地缘的优势出现对共

            同发展和共同进化的追求,使原来为了“防范危险”的“共存”特性逐渐向以发展
            为导向的“共生”特性转变。
                 可以说,“共生”的特性相对于国家关系来说,边境地区体现得更加明显和切
            合实际。将这种“共生”理念引入边境安全的研究之中,不仅可以弥补国内外在边
            境安全研究中偏重实践而理论不足的缺陷,同时,“共生安全”理念的提出也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安全理论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
                      ③
            边境安全,  而在现实边境安全的发展变化中也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加强研究。因
            此,本文试图从边境形态变化和边境安全特殊性入手,提出“共生安全”的新概念,
            并与以往的共存安全相比较,对安全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安全问题的研究提
            供参考。

                ①  洪黎民:《共生概念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展望》,载《中国微生态学杂志》1998 年第 4 期,
            第 53 页。
                ②  任晓:《论国际共生的价值基础——对外关系思想和制度研究之三》,载《世界经济与政
            治》2016 年第 4 期,第 4-28 页;杨洁勉:《中国走向全球强国的外交理论准备:阶段性使命和
            建构性重点》,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 年第 5 期,第 4 页。
                ③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在中国
            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32 页。
            · 8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