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1902
P. 15
从共存安全到共生安全:基于边境安全特殊性的思考
(四)军事力量是保障边境安全的基本手段
由于边境地区是敏感而脆弱的,维护边境的安全即是对国家领土的保护,国
家维护边境安全的手段以军事力量的投入为首选,这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边
界作为一国领土的分界线,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领土安全及主权不受侵犯,“有军
①
队集结在边境的相应地区”。 因此,在维护国家最基本安全的情形时,边境地区
便成为一个军事力量集结、权力争夺暗涌的区域,两国也易发生摩擦。与此同时,
由于这种对军事性的强调,边界两侧地区虽然渴望发展,但由于外界环境的负面影
响,自然将安全置于首位,自身地区内部的发展无法得到足够关注,形成了经济发
展或社会发展的真空地带,而非人民生活及生产的宜居区域。
此外,边境也容易成为非传统安全的通道。天然的地理区位特征凸显,使“边
②
境既面临传统安全领域的军事威胁、战争等问题和压力”, 同时也成为国与国之
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流通要道,非法跨境问题、贩毒走私、宗教极端主义等问题屡
③
见不鲜, 以往的边境对这些非传统安全的问题也往往采取军事手段来进行打击或
遏制。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以往的边境地区更多是维护传统安全的主要屏障,更多
地表现出军事和政治的特性,而经济发展特别是跨境经济发展的功能并不显著,甚
至根本就没有。边境的屏障效应表明的是国家间关系的相互割裂和孤立,是危险状
态下的共存。
三 全球化背景下边境形态的转变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边境形态发生了很大转变,其中突出表现在国际环境变
化带来的实体边界的弱化和国内政策引导下软边界的扩散。
国际环境变化带来了实体边界的弱化。目前存在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即边
界是由人为划界,分割的是领土范围,它切断的是人为构建的联系,但是却没有割
裂这个空间内本身的事实性和地理性联系。正因为如此,外力更容易突破边界的人
为管制和约束。首先,这种外力表现为全球化浪潮的推力作用。可以说“在过去
① Ravina Aggarwal and Mona Bhan, “‘Disarming Violence’: Development, Democracy and
Security on the Borders of India,”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68, No. 2, 2009, p. 519.
② 夏文贵:《边境安全问题及其治理》,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年第 6 期,第 65 页。
③ Jason Ackleson, “Constructing Security on the US-Mexico Border,” Political Geography, Vol. 24,
No. 2, 2005, p. 165.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