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5期
P. 34
2019 年第 5 期
得到了周人的拥护。
战国时期,农本思想已经形成。李悝在魏国进行变法的时候,所推行的“尽地
力之教”和“平籴法”,都是体现重农思想的措施,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魏国
成为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李悝不仅重农,把农业看作国家财富
的源泉,认为“农伤则国贫”,而且还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认为“雕文刻镂,
害农之事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
①
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 在他看来,工商业的发展会损害农业生产,导致民
众饥寒、国家贫困。这一观点后来被商鞅发展改造为重农抑商思想。商鞅一方面承
认土地私有,募民垦荒,鼓励民众积极进行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还推行了一系列比
较严厉的抑商措施,如规定“僇力本业,耕作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
②
者举以为收孥”。 这里所说的“本业”指的是从事农业生产;“事末利”指的是从
事工商业。《商君书·壹言》篇又说“治国能传民力而壹务者强,能事本禁末者富。”
这里所说的“禁末”,就是要对工商业加以限制。韩非子也主张重农抑商,认为国
③
家的富强要依靠农业生产,把工商业从业者列为“五蠹”之一。
战国时期的重农抑商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就当
时来看,重农思想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限制土地兼并,增加国家财
政收入,也就在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稳定。
(三)开源节流 裕民足国
④
孔子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这种思想深刻地揭示出经
济、社会、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成为中国历代制定经济政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
则。荀子云:“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裕民,
故多余;裕民,则民富。”要想富国富民,必须“节起流,开其源”,否则“将以求
富而丧其国,将以求利而危其身”,国家安全也就没有了基本的保障。荀子还主张
“省工贾,众农夫”,限制工商业者和士大夫的人数,进而减少这一群体的粮食消费,
⑤
达到“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则财恒足”的目的。
《墨子·节用上》说:“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用财
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这都指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不必要的消
① 赵善诒:《说苑疏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604 页。
② 司马迁:《史记传》,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版,第 2230 页。
③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1998 年版,第 456 页。
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6 年版,第 170 页。
⑤ 王先谦:《荀子集解》,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95 页。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