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5期
P. 68
2019 年第 5 期
①
害造成的大量人口死亡,多是在灾后的饥荒过程中死亡的。” “辽代自然灾害具有
明显的季节性及鲜明的地域性,且往往数灾并发,不仅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
②
影响,剥夺百姓生命,甚至引发饥疫导致社会动乱从而威胁政府统治。”
自然灾害关系到国计民生,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救灾抗灾工作,辽帝国设
有一个自上而下、运作有序的救灾体制:皇帝与北、南枢密使等构成中央赈灾组织,
主要负责指挥;五京留守、节度使、县令等各级地方长官主要承担具体的救济任务。
具体的措施主要有:
针对受灾人民急需解决温饱及重新添置生产工具、重建家园等问题,辽帝国采取一
系列赈济措施帮助灾民。首先,为解决灾民最紧迫的饥饿问题,赈济主要以粮食为主。
③
如辽圣宗开泰六年(1017 年)10 月,“南京路饥,挽云、应、朔、弘等州粟振之”; 道
④
宗大康元年(1075 年)9 月,南京饥,“出钱粟振之”; 大安二年(1086 年)7 月,“出
⑤
粟振辽州贫民”;9 月,“发粟振上京、中京贫民” 等。其次,赐衣物、绢帛,解决衣
⑥
物御寒的问题。比如辽圣宗统和六年(988 年)11 月,“给寒者裘衣”; 道宗大康八年
⑦
(1082 年)9 月,“大风雪,牛马多死,赐扈从官以下衣马有差”; 大安三年(1087 年)
7 月,“出杂帛赐兴圣宫贫民”等等。此外除解决灾民温饱问题,辽帝国还赐给灾民谷种、
耕牛、马匹等,以帮助重新组织再生产。如统和七年(989 年)6 月,“诏出诸畜赐边部
⑨
⑧
贫民”; 辽道宗大安七年(1091 年)2 月,“诏赐给渭州贫民耕牛” 等。辽帝国除官
方赈济灾民外,还尽力调动民间捐资,如辽圣宗统和十五年(997 年)2 月,“劝品部富
⑩
民出钱以赡贫民。” 寺院也参与到捐赠活动中来,大安三年(1087 年)5 月,“海云寺
11
进济民钱千万。” 有些地方官员甚至出私粮赈济灾民。圣宗开泰八年(1019 年),“燕
⑪
12
地饥疫,民多流殍”,杨佶“发仓廪,振乏绝,贫民鬻子者计佣而出之”。
⑫
① 张建民、宋俭:《灾害历史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4 页。
② 蒋金玲:《辽代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基本规律》,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12 年第 3 期,第 79 页。
③ 脱脱:《辽史》卷 15《圣宗纪六》,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196 页。
④ 脱脱:《辽史》卷 23《道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315 页。
⑤ 脱脱:《辽史》卷 24《道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330 页。
⑥ 脱脱:《辽史》卷 12《圣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142 页。
⑦ 脱脱:《辽史》卷 24《道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325 页。
⑧ 脱脱:《辽史》卷 12《圣宗纪三》,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145 页。
⑨ 脱脱:《辽史》卷 25《道宗纪五》,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337 页。
⑩ 脱脱:《辽史》卷 13《圣宗纪四》,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161 页。
⑪ 脱脱:《辽史》卷 25《道宗纪五》,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333 页。
⑫ 脱脱:《辽史》卷 89《杨佶传》,北京:中华书局 2016 年版,第 1489 页。
·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