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4期
P. 101

2020 年第 4 期

               的“代理人”。1902 年英日同盟——日本实现了与体系霸主英国在远东地区战略
               匹配度高度一致——的建立构造出最容易产生防御性进攻的局面,即“趋势焦虑”
               的日本迫切地希望利用西伯利亚大铁路彻底贯通之前的最后机遇与俄国展开决战。

               这场战争的结果证明,如果“实力较弱,且趋势占劣方”能够获得体系霸权国的支
               持,其发动防御性进攻将出现更大的胜算。
                  (二)对证伪案例的考察

                   证伪案例 1:通常认为,一战前的威廉德国享有欧洲陆上霸权且处于高速增长
               阶段。作为“实力较强,且趋势占优方”为何倾向于发动防御性进攻?不论是两次
               波斯尼亚危机,还是萨拉热窝事件,趋势焦虑的德国军方都力图促成大战的尽早爆
               发。这种“趋势占优方”积极谋求发动预防性战争的现象是否与本理论的假说背道

               而驰呢?通过对一战前竞逐欧洲主导权的德奥同盟与俄法同盟实力进行对比发现:
               威廉德国可能是“实力占优方”,但绝不是“趋势占优方”。
                   批判威廉德国发动非理性战争的学者通常认为,德国当时既是实力占优方,也

               是趋势占优方。他们往往列举“1890~1914 年间,德国人口从 4 900 万人激增至 6 500
               万人,1914 年其煤炭产量与英国持平,其钢产量更是与英法俄总和相当。1890~1914
                                                                ①
               年,德国的出口额从 1.66 亿英镑增至 5.05 亿英镑。”   这种对德国工业实力占优
               的判断是正确的。德国也正是凭借工业实力优势,在四年的消耗战中长期保持着对

               协约国的战略优势。
                   但是关于德国属于“趋势占优方”的判断则有待商榷。支持德国属于“趋势占
               优方”的专家经常会引用 1914 年德国工业家胡戈·施廷内斯(Hugo Stinnes)的一

               段著名演说:“每当德国和平地度过一年,我们都比过去更加强大。假如再给我们
                                                                                   ②
               三到四年的和平时期,我敢向你们保证德国将无可争议地暗中主宰欧洲。”   这种
               观点忽视主导权竞争不关注每一方权力的绝对增长率,而更关注相对权力增长率的
               动态演化。当时欧洲争夺主导权的双方已经不再是两个单一国家,而是两大军事集



                  ① 1914 年,德国的煤炭产量为 2.77 亿吨,英国的煤炭产量为 2.92 亿吨。同年,德国的钢
               产量为 1 400 万吨,英国为 650 万吨,法国为 350 万吨,俄国为 410 万吨。参见 Richard Ned Lebow,
               A Cultur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p. 347;
               A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Europe, 1848-191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 13。
                  ②  Wolfgang J. Mommsen,  Imperial Germany 1867-1918: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 in an
               Authoritarian State,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09, pp. 84-91; A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 The
               Struggle For Mastery in Europe, 1848-1918,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pp. 528-529.
                                                                                     · 99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