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4期
P. 106
趋势焦虑与冲突意愿:区域主导权竞争中的防御性进攻主义
①
行员:1938 年为 200 人,1939 年达 1 045 人。 由于苏联对中国抗日战争持续而
大量的援助,使中国战场成为对日牵制与消耗的巨大泥潭。当 1941 年 6 月苏德
战争爆发后,日本大本营再度审视几年前构思的两线夹击苏联的“北进”战略可
能性时,日本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表示,由于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兵力,北进已
经办不到了。
第三,苏联在“实力较强,但趋势占劣”的情况下主动与日本达成了降低威胁
的《苏日中立条约》,给予日本安全、希望、选择和出路。而美国则在“实力较弱,
但趋势占优”的情势下,于 1941 年 7 月即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一个月,苏联退出远
②
东的主导权竞争,积极对日本实行金融与资产冻结、废钢与油品禁运。 美苏对日
战略威胁的一上一下是造成后者基于趋势焦虑而选择“南进战略”的根本原因。具
体来讲,一方面,日本对华战争的费用每天高达 500 万美元,其巨额军费远超财政
③
能力; 另一方面,英美的石油禁运无异于对一个失血过多的病人卡住了输血管。
即便日本发行天量国债与执行强制配给制,依然无法扭转外汇与原油储量急剧萎缩
④
的不利趋势。 更令日本焦虑的是,随着美国重整军备,靠勒紧裤腰带发展海军的
日本将很快失去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优势。“日本海军力量在 1941 年尚为美国的
70%,1942 年则降至 65%,1943 年降至 50%,1944 年竟降至毫无还手之力的
⑤
30%”。 英美荷的制裁与趋势焦虑令日本处于要么主动放弃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
⑥
大国地位,要么在对美尚存一线优势的情势下发动防御性进攻。 这本质上等于没
有给日本留下任何体面的退却余地。
从结果上看,日本在实力测试后——尤其是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之
后——主动放弃了在三极格局下对苏发动北进战略,这成功地避免了其在亚欧大陆
① 王家福:《世界六强国盛衰战略观》,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1 页。
② Paul Schroeder, The Axis Alliance and Japanese-American Relation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58, p. 53.
③ 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Economic Change and Military
Conflict from 1500 to 2000,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87, p. 302.
④ 1938 年,日本通过强制配给制,命令工厂、船只与机动车辆的燃油消耗分别降低 37%、
15%和 65%。参见 T. J. Pempel, “Japanese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The Domestic Bases for
International Behavi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31, No. 4, 1977, pp. 172-173; Michael A.
Barnhart, Japan Prepares for Total War: The Search for Economic Security, 1919-1941,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8, p. 32。
⑤ Alex Gliksman, “Behind Moscow’s Fear of ‘Star Wars’,”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3, 1986.
⑥ Irving L. Janis and Leon Mann, Decision Making: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Conflict,
Choice, and Commitment, New York: Free Press, 1979, pp. 46-81.
· 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