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4期
P. 109
2020 年第 4 期
成功。而这一次,他却在英法没有投降的情势下,向苏联发动了进攻。这迫使三极
格局中两个对手联合起来反对他,并最终导致了纳粹德国的失败。希特勒的失败不
是防御性进攻主义的失败——他此时发动的对苏战争就不是防御性进攻——而是
①
三极结构下坚持发动战争的战略冒进。
四 文章结论与假设推广
防御性进攻主义理论假定,体系主导权的不可分割性决定了支配地位竞争的零
和性与利益分配的赢者通吃原则。因此,在区域安全复合体的主导权竞争中,当两
个高速崛起的区域大国间形成势均力敌且均有机会赢得支配性权力时,“趋势焦虑
方”可能更倾向于发动防御性进攻。优势转移与地位焦虑共同塑造了趋势焦虑方发
动防御性进攻的意愿。在双方互主性建构的敌意螺旋中,趋势焦虑方处于这样一种
尴尬的境地:要么主动放弃对区域主导及其附带利益的追求,而甘愿沦为任由对手
支配小国中的较大国家;要么在与对手权力位差进一步拉大前,越早地促成战争,
越可能避免在日后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防御性进攻主义与前景理论的共性在于,
战略竞争双方更关注彼此相对实力的发展预期;它们之间的差异则在于,防御性进
攻主义认为在特定条件下,趋势占劣方发动战争并不意味着非理性或注定失败。在
严格控制权力两强竞争结构并赢得霸权国支持的前提下,趋势占劣方发动防御性进
攻有着可观的获胜几率。
当某一地区的权力格局基本呈现出“两极”竞争主导权态势的时候,还可能出
现“双重焦虑”这种防御性进攻主义理论模型的特殊形态。其中,不论是守成国,
还是崛起国,都有可能得出自身属于“趋势占劣方”的主观判断。一方面,如果崛
起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随着双方权力位差的逐年收窄,守成国会得出自身属于“趋
势占劣方”的结论;另一方面,如果守成国从地缘政治到地缘经济领域加紧对崛起
国的全面遏制,那么后者可能将被迫面临“降维”的痛苦和崛起遇阻的困境。最终
导致双方都倾向于认为自身面临“趋势占劣”的“双重焦虑”。这种类似于“囚徒
① 英美对苏联的支持并不限于《租借法案》所提供的武器与财政援助,更多的是西线的战
略牵制。1943~1944 年间,为抵抗英美轰炸,德国战斗机部队 65%部署在德国本土、西欧和南欧。
鉴于空中力量对地面战争的重要支撑,这对于德国在苏联战场攻势多有削弱。同时为了对付英美
在西线战场的轰炸,德国不得不加大战斗机与高射炮等防控武器的生产,这耗费了德国军工生产
50%以上的原料。参见梅然:《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7 年
版,第 197 页。
·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