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4期
P. 108
趋势焦虑与冲突意愿:区域主导权竞争中的防御性进攻主义
①
洲各国提出签订一份为期 25 年的和平协定 ——这种伪装的战略一致性不仅给英
法两国所有愿意上当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极大地遏制了法国
人后期发动防御性进攻的意愿。
至 1939 年,德国有新式战机 1 450 架,轰炸机 800 架;英法有新式战机 950
②
架,轰炸机 1 300 架。德国有坦克 3 500 辆,英法为 3 850 辆。 德国虽然实现了
军力的整体追平,但随着英法与苏联均开始重整军备,仍然执行和平主义福利经济
政策的德国愈发成为“实力较强,但趋势焦虑方”。此时德国有着发动防御性进攻
的充分意愿,而当时欧洲地区的三极权力结构迫使德国不敢贸然发动大战。只有将
三极权力结构降为两强竞争,才更有利于德国利用优势消除趋势焦虑。1939 年 8
月 23 日,德国通过外交方式与苏联达成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一个星期后便
迫不及待地对英法同盟国波兰发动了战争。
当纳粹德国在欧陆战胜英法同盟后,它在欧陆仅存的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两
强中明显处于“实力较强,且趋势占优方”。20 世纪 30 年代的大清洗运动导致苏
联失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以至于 1941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军指挥官中
③
75%任职期限不足一年,军级指挥员平均年龄比德国师级指挥官小 12 岁。 此时
德国最好的战略是整合与消化刚刚兼并的西欧势力范围,并耐心地等待趋势朝着更
有利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急于解决苏联。理论上讲,德国反倒是防范苏联作为“趋
势焦虑方”可能产生的防御性进攻冲动。
1941 年,希特勒对苏联的态度与其说是中等国家对洲级大国的地位焦虑,不
如说是在苏德两个洲级大国之间的过度自信。而此时的苏联虽然不断地通过外交和
行动向德国表明除合作自保外,没有争夺欧洲主导权的任何意图。但对于德国来讲,
苏联庞大的国土资源、独特的意识形态、巨量的人口基数与军事工业潜力构成了其
④
难以脱身的“怀璧其罪”。希特勒以“在击败英国之前,休想指望苏联不动手” 的
牵强理由向东发动了一场谈不上任何防御的防御性进攻。但这一次他失败的原因和
上一次他成功的原因一样,即区域三极权力结构的影响。希特勒上一次通过《苏德
互不侵犯条约》将不利的三极结构转化为有利的两极结构,所以他获得英法战争的
① [英] 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上),史雪峰译,北京:中国画报
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81 页。
② [英] A. J. P. 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何抗生、林鲁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年版,第 347 页。
③ 唐世平主编:《历史中的战略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11 页。
④ 唐世平主编:《历史中的战略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11 页。
· 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