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5期
P. 8

论能源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与能源安全共同体构建

                                                   ①
            文指出全球能源安全是一项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学界虽然不乏对国际公共产品特别
                                                                                      ②
            是地区公共产品的研究,但从公共产品视角对能源安全进行研究的成果也极为少见。
               (一)国际公共产品概念、特征及分类

                 公共产品思想源于西方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大卫·休谟(David Hume)、亚
            当·斯密(Adam Smith)以及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等人。他
            们意识到与私人物品不同,公共服务只能由君主或政府提供。1919 年,瑞典经济

                                                                     ③
            学家埃利克·林达尔(Erik Lindahl)正式提出了公共产品理论。  1954 年,保罗·萨
            缪尔森(Paul Samuelson)指出公共产品是“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他人对该物品的
                                                                      ④
            消费”的物品,这一描述成为经济学对纯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   在萨缪尔森等人
            研究的基础上,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讨论了公共产品的不纯粹性

            和复杂性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俱乐部产品”,即准公共产品概念。1965 年,
            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描述了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特征。  1971
                                                                                 ⑤
                                                                                   ⑥
            年,奥尔森又提出了“国际集体物品”(International Collective Goods)的概念。   把
            公共产品理论引入国际关系领域的是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
                                                                                 ⑦
            他强调国际经济体系的稳定需要领导国家的存在,以便承担“公共成本”。   以罗
            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为代表的霸权稳定论者则把公共产品与霸权的兴衰
            联系起来,公共产品成为霸权稳定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奥尔森、金德尔伯格、吉

                ①  N. V. Pakhomov, “Global Energy  Security  as Global Public Good,”  Mgimo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Vol. 52, No. 1, 2017, pp. 173-186.
                ②  主要研究文献有:倪建平:《俄罗斯能源战略与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地区公共产品的视
            角》,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 年第 1 期,第 29-33 页;庞珣:《国际公共产品中集体行动困境
            的克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 年第 7 期,第 24-42 页;史丹:《能源安全是全球公共产
            品》,载《中国能源报》2013 年 10 月 28 日,第 004 版;胡爱清:《东盟能源安全合作研究:区
            域公共产品视角》,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14 年;张锐、王晓飞:《中国东盟电力互联的动力与
            困境——基于区域性公共产品理论的研究》,载《国际关系研究》2019 年第 6 期,第 71-89 页;
            等等。
                ③  参见樊勇明、杜丽:《公共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55-57 页;
            樊勇明、钱亚平、饶芸燕:《区域公共产品与东亚合作》,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年版,
            第 48-49 页。
                ④  Paul A. Samuelson, “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36, No. 4, 1954, pp. 387-389.
                ⑤ [美]  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
            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3 页。
                ⑥  Mancur Olson, “Increasing  the Incentive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25, No. 4, 1971, pp. 866-874.
                ⑦  樊勇明:《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57 页。
            · 6 ·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