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6期
P. 105
2020 年第 6 期
①
不信任和竞争性,“管控竞争”、实现“竞争性共处”是一个更加现实的选择。 随
着 2018 年以来中美关系中诸多事实、事态和趋势的发展,在两国权势对比出现较
大规模变动的情况下,中美间的“身份差异”问题(或人为建构的身份差异问题),
对于两国关系、尤其是安全关系造成严重冲击,使得这一研判也得到较为充分的验
证。对中国而言,在国际安全环境复杂性、矛盾性因素急剧凸现的当下,历史的经
验可以提供重要借鉴:长期困扰楚国崛起的“熊通困境”问题,之所以在战国时期
能够得到缓解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体系内原先霸权国家的自行崩溃、身份政治共
识的大体丧失和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大行其道。因此,中国突破“熊通困境”的战
略路径,可能在于寻求逐步瓦解现有国际体系的身份共识的同时,逐步构建新的“身
份共识”(如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替代选项,并以改变他国(包括霸权国、霸权
的附庸国及边缘国家)的意图和行为为目标,为此必须付出较长的时间、采取极其
灵活的方式以及抱定锲而不舍的态度。
四 结语
美国成为当前国际体系中的霸权,至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便已经显现端
倪。与美国在大战中显露出压倒性物质权势的同时,富兰克林·罗斯福有关“四大
自由”、《大西洋宪章》的论说及在盟国间取得的广泛共识,构筑起美国战后霸权的
②
国际身份政治基石。 尽管二战结束后国际格局为美、苏两大敌对阵营的全球对抗
所主导,但至少自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便有西方学者声称两极格局与国际现实并
不相符,美国的超强地位使得其时的国际体系更类似于历史上罗马帝国的模式,即
③
核心(或主导权势)及与向其效忠的附庸国体系。 冷战结束后更不待言,苏联的
解体与美国在国际体系中超强地位的极大巩固,使之声称已然建起所谓的“新世界
秩序”(New World Order),或者部分西方学者言中的“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
然而,进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权
① David Shambaugh, “Prospects for a ‘New Type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hip’,” March 8, 2013,
https://www.chinausfocus.com/foreign-policy/prospects-for-a-new-type-of-major-power-relationship.
② G. John Ikenberry, Liberal Leviathan: The Origins, Crisi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World Order,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 165-166.
③ [英] 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
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60 页。
· 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