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第6期
P. 61

2020 年第 6 期

               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将人文交流贯彻
               到中国对外交往的各个领域。通过以上努力,最大限度地重塑西方理解中国话语
               与行为的社会语境,使国外受众对中国话语与中国行为尽可能产生与中国相近的

               理解和认同。
                   4. 提升国际话语权  努力使中国话语与世界话语接轨
                   提升国际话语权有助于中国在话语方面占据主动,避免被动地陷入话语危

               机。各国对此也都十分重视。首先,充分利用主场外交以及国际组织、国际机制
               等平台发出中国声音,向世界有效传播中国话语。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很多新理
               念,最有代表性的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
               同体”理念提出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理解和接受,多次写入联合国的一些

                                                          ①
               相关文件,逐渐上升为一种中国的世界话语。  中国还提出了自己的治理观、义
               利观、安全观、文明观和生态观等。仅仅提出这些理念还远远不够,未来还需要
               把这些理念有效转变为更具体和细化的原则、行动纲领或是政策,使其更好地引

               导外交实践。其次,加强中国倡议的国际宣传,努力掌控议程设置权和话语主导
               权。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努力明显增多,最典型的是提出“一带
               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自 2013 年提出至今,逐渐成为中国外交最重要的
               抓手,也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同各参与国合作的新平台。同时,“一带一

               路”倡议为应对国际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提供了中国思路,也成为塑造新型全球
               化的有效平台,已经成为典型的中国话语。也正因如此,“一带一路”倡议广为世
               界关注。如何确保其在国际舆论场中保持正面形象,免受负面诋毁和抹黑也是不

               小的挑战,需要从话语层面进行整体设计、展示和宣传。再次,进行有针对性的
               话语回击。西方媒体在谈论中国时有些领域经常被提及,如人权、政治制度、意
               识形态和不公平贸易等,中国可以做一些主动性工作。例如,中国在人权等领域
               经常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攻击,不时陷入人权话语危机。近年来,中国

               在提升人权领域的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2017 年 12 月,中国召开首
               届“南南人权论坛”,使发展中国家凝聚人权领域的共同语言,强调生存权和发展
               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会议最后通过《北京宣言》,强调应始终遵行国际法和国际

               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最为关键的就是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不干涉内政。
               同时也强调发展中国家应该坚持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

                  ①   孙吉胜:《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塑造与提升路径》,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年第 3
               期,第 37-38 页。
                                                                                     · 59 ·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