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2期
P. 7

2022 年第 2 期


               中扩散核武器。在强调了中国的这些“短期威胁”之后,尼克松还提出了一个著名
               的论断:“从长远的角度看,我们显然不能承受中国永远处于国际大家庭之外的代
               价……不能使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有能力的七亿多人生活在愤怒的孤立之中。”美

               国的政策要在中国引致变化,美国要通过“没有孤立的遏制”来应对中国“威胁”,
              “我们必须让中国相信,她必须改变”。
                                                  ①
                   即将投入总统大选的尼克松,正站在即将巨变的中美关系的“门槛”之前。这正

               是本文试图审视的长历史时段以及宏大战略演变的起点。站在这一“门槛”面前,尼
               克松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视角看到的中国,从性质上说首先仍然是一个“威胁”;
               中国被戴上“红色中国”的帽子,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且有待
               被“改变”。“除非中国改变,否则这个世界不会安全。”此外,尼克松也从核力

               量与军事能力的视角审视中国。   在此后的 50 年里,意识形态问题与军事安全问
                                            ②
               题始终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内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我们在不同时代时常能听
               到其回响。在 1967 年的这篇文章中,尼克松发出了历史的先声,对未来中美关系

              “解冻”做了微妙而重要的铺垫。在此后的 50 年里,美国历届政府对中国性质的看
               法发生过多次转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内的中国形象也逐步扩展和丰富起来。
                  (一)“战略大三角”
                   1969 年 1 月,尼克松总统上任。此后,中美经过一段时间小心翼翼的试探与

               摸索,在 1972 年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破冰”。尼克松完全改变了美国对华战略思维,
               开创了过去 50 年美国对华战略的第一个阶段。尼克松的对华安全战略审视发生了
               三个重要的变化。

                   一是大幅提升了中国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开始从美国的全球战略视
               角出发调整对华政策。1969 年尼克松上任后,提出美国的盟友应当承担更多的防
               卫责任、“越南战争越南化”、收缩美国在亚洲的力量等外交政策主张,被称作“尼
               克松主义”。1971 年 9 月,尼克松在演讲中将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称为世界

              “五大力量中心”。对中国国力特别是潜力的重视,是尼克松决定调整对华战略的基
               本考虑。尼克松政府在 1970 年 2 月提交给国会的第一份《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外
               交政策》报告中称:“中国人民是伟大而重要的人民,不应当被孤立于国际社会之

               外。从长期看,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的贡献,一个持久稳定的国际秩序



                  ①  Richard M. Nixon, “Asia after Viet Nam,” Foreign Affairs, Vol. 46, No. 1, 1967.
                  ②  Richard M. Nixon, “Asia after Viet Nam,” Foreign Affairs, Vol. 46, No. 1, 1967.
                                                                                      · 5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