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2期
P. 8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下的中美关系 50 年
是无法实现的。” 这一说法不但呼应了他 1967 年文章中“不能孤立中国”的提法,
①
而且将中国的地位提升到关系整个国际秩序持久稳定的高度。
二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之下中国的“性质”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不再
将中国视为战略层次的“威胁”。就在尼克松开始其总统任期的 1969 年,中苏连续
发生两次边境冲突,两国关系急剧恶化。这一局势的变化导致中美两国领导层都开
始重新思考中美关系的作用。1969 年 8 月 14 日,尼克松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
议上对中苏冲突作出了重要判断:如果听任中国在一场战争中被摧毁,是不符合美
国利益的。 此后,美国官方不断对外放话,表示对中苏冲突的关注以及不会对苏
②
联的对华行动置之不理。换言之,美国在中苏冲突中站在倾向中国的一边,警告
苏联不要采取过激行动。在第一份《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外交政策》报告的防务
部分,中国不再被当成与苏联结盟的“敌人”,美国也将 20 世纪 60 年代的“两
个半战争”战略改成“一个半战争”。
③
三是改变了美国对华战略思考的底层逻辑,开始从现实主义的权力制衡而非意
识形态角度审视中国。尼克松政府试图在中美苏“大三角”与中美越“小三角”中
寻找更加有利于美国的位置,这成为尼克松政府寻求与中国关系“破冰”的基本逻
辑。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美国身陷越南战争泥潭,勃列日涅夫治下的苏联在全
球的影响力快速上升,尼克松政府开始着手考虑调整对中国、苏联和越南的关系。
温斯顿·洛德(Winston Lord)在尼克松访华时任职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后来
也曾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等职务。洛德在其回忆中非常清楚地指出,1972 年尼克
松访问北京背后有三大战略考虑:(1)试图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增加美国在与苏
联周旋时的战略腾挪空间;(2)当时美国也在试图推动对苏“缓和”,中美关系改
善相当于对苏联打“中国牌”,给苏联制造“小恐慌”,推动苏联方面采取行动;(3)
希望通过对华接近、对苏“缓和”,让越南共产党感受到压力,推动美越谈判,使
美国达到既从越南抽身,又可保全越南南部政权的目的。 通过打“中国牌”,尼
④
克松政府试图撬动整个国际格局,扭转美国在战略上相对被动的局面。
① Richard M. Nixon, “U.S. Foreign Policy for the 1970s: A New Strategy for Peace,” February
18, 1970, https://www.presidency.ucsb.edu/documents/first-annual-report-the-congress-united-states-
foreign-policy-for-the-1970s.
② 亨利·基辛格:《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第一册),陈瑶华译,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238 页。
③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年版,第 332 页。
④ Charles S. Kennedy, “Nixon Goes to China,” https://adst.org/2013/02/nixon-goes-to-china/.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