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33

2022 年第 3 期


               伪造是境内外各种不稳定势力针对中国社会越来越频繁使用的重要手段,对中国国
               家安全造成的影响会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统筹应
               对新兴技术发展给国家安全形势带来的新挑战。

                                                结  语


                   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使得深度伪造

               技术产品的质量、数量和多样性在稳步上升;而相关软件工具的出现,服务的开放性
               和数据的易采集性等,都使得制造深度伪造产品的大众化能力不断增强。接触深度伪
               造产品已经成为互联网和数字社交平台用户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在最近的俄罗斯—
               乌克兰冲突中,即使远离战场的中国公众,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一些深度伪造的军
               事、政治方面的信息。这些深度伪造的信息数量和影响之大、在世界各地传播速度之
               快,引起了一些数字平台的警觉。它所造成的潜在风险,也为各国敲响了警钟。

                   同时,恶意使用深度伪造技术以及这种技术的泛滥,无论是在传统安全领域,
               还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都给国家和国际的和平、安全和稳定带来了多方面的风险
               和挑战,也让公众面临的安全问题更加复杂化。越来越容易获得的深度伪造技术让

               一系列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到原本复杂的虚假信息活动中,也更加容易和方便
               去影响其他国家的政治局势甚至政治走向;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还可以利用深度伪
               造来破坏其他国家的信息环境,从而在持续的政治和军事紧张局势中引发危机或导
               致紧张局势的升级。深度伪造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它创造了“骗子的红利”——对
               从个人、社会、国家和国际社会不同层面的信任关系造成破坏,从而给社会、国家
               乃至全球治理制造更多、更持久的困难。

                   目前,包括中国、美国、欧盟和联合国在内的大国和国际组织都已经认识到深
               度伪造对个人、社会、国家和国际安全带来的挑战和威胁,并且从新技术的研发、
               加强对信息发布平台的监管以及社会立法等方面采取行动,力求遏制恶意深度伪造

               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各种威胁。但是,数字活动的跨境性也决定了要解决深度伪造带
               来的国家安全问题,国家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国际社会必须摒弃国际安全治理
               的双重标准,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倡导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共同安
               全的理念,共同打造数字时代人类安全的命运共同体。
                                                                 【来稿日期:2022-01-02】
                                                                 【修回日期:2022-04-12】

                                                                    【责任编辑:齐  琳】

                                                                                     · 31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