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1期
P. 26

全球化在使国家能力全面提升的同时,也在国际上促成了跨国贸易、生产、金
            融体系与全球政治格局的形成。“它是以往人类本地化、分散化漫长存在方式的终
            结,是异地化、集成化存在方式的开启”,“是人类‘网球化’(物联网、数据网、

                                  ①
            生态网)时代的开端”,   不断凸显人类共生、共建、共享的命运,也不断强化人
            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
                 目前,这些十分紧迫的全球性问题包括地区争端与冲突如国家间的领土争

            端、资源冲突、地缘政治紧张、长期战略对冲等,它们都是人类发展的主要障碍。
            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既破坏民族和睦、造成社会不安、引发政局动荡,又影
            响周边国家的安全,并持续地阻碍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气候变化对于人
            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尺度、多层次的,会引发自然与生态环境、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或“非常态危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空间,网
            络安全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对各国产生影响的安全领域,网络不安全会直接造成社
            会经济发展大面积的数据断供、间歇性的经济停摆、突发性的管理失控。生物安

            全事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肆虐凸显了生物安全的极端重
            要性。
                 应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安全共享”治理体系来凝聚力量,实现可持续
            的全球安全更需要“安全共享”治理体系来确保合理。其目标是,“建立一种能

            够充分反映世界多样性且又有利于各国和睦相处与共同发展的、不强加于人而又
            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国际新秩序”。   其总体策略是:实行体现“和合共建”“和
                                               ②
            合共享”的真正多边主义,不仅着眼于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最大

            可能,而且拒斥霸权主义、垄断主义和干涉主义,倡导多边主义。构建“安全共
            享”的治理体系,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多元多边主义”,即从全球整体出发的
            国家间平等互利的多边合作,不针对某一个或某些国家而是任何双边都适用的双
            边合作,以及辅之以体现广泛民主的“包容性外交”、强调求同存异的“结伴性

            外交”、预防隔阂冲突的“对接性外交”、促进互动互惠的“镶嵌性外交”、超越
            强制独享的“共享性外交”等的切实践行。   “安全共享”治理体系的中国实践
                                                     ③
            是倡导不同层次“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从而为构建全球、地区、双边的“安全

                ①  余潇枫:《非传统战争抑或“非传统占争”?》,《国际政治研究》2020 年第 3 期,第
            202-205 页。
                ②  任晓:《中国国际关系学史》,商务印书馆 2022 年版,第 260-261 页。
                ③  余潇枫、章雅荻:《和合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范式》,《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 年
            第 7 期,第 72-76 页。
            ·  24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