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201805
P. 72
特朗普安全战略的调整与限度
国竞争的关键支撑,两国在军事战略层面针锋相对地“竞争”一面将会愈发突出。
这种“竞争”将是全方位的,不仅体现在军费投入、军力部署、新型作战平台研发
等“硬”的方面,也会体现在战略规划、军事体制或组织的变革、人才招募和培养、
军备采购与技术应用效率等“软”的领域。而中美军事领域潜在“竞争”的范围和
界限,目前仍然很模糊。特朗普政府《核态势评估》暗示将利用在核武领域的优势
对付中国常规军力的发展,似有回归冷战初期美国以“第一次抵消战略”对付苏联
的迹象,昭示着中美军事竞争的非常规性和风险性。
其次,新空间的战略稳定将成为中美关系的突出问题。网络空间和太空已成为
各国加大投入、“隔空”竞争的重要领域。中美此前围绕“反卫星武器”、网络安
全等具体议题而发生尖锐摩擦,随着特朗普政府将之视为争夺大国竞争优势的新抓
手,中美在新空间的深层矛盾逐渐凸显。相较于新空间的规则之争、治理路径之争,
深层安全矛盾更具影响。
在传统的安全意义上,战略稳定是指大国间不会发生战争的一种状态。互信、
共同的价值观、相同的目标有助于加强战略稳定,但对战略稳定更重要的先决条件
①
是:大国相信使用武力将招致无法承受的报复。 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首先建立在
核领域的“相互脆弱性”之上,即中国拥有能够对美国造成无法承受损害的核能力。
近年来,美国持续发展导弹防御体系,对中国核能力的“脆弱性”降低,这一态势
本就对中国的核威慑能力产生了损害。特朗普进一步加大在核领域、导弹防御的投
入,显著推动网络、太空的军事化布局,使得传统核平衡态势更趋复杂,势必对中
美之间“相互脆弱”态势形成更大冲击。尤其是,新技术的持续演进,对威胁判断、
②
脆弱性和战略关系的稳定性都会产生影响。
一方面是能力上的持续竞争。中美在新空间对彼此意图和潜在冲突后果的担忧
是巨大的,随着相关破坏性技术的不断发展,两国将不可避免地进行“竞争性投入”,
寻求通过发展进攻性能力、强化威慑来确保安全。中美在新空间的“竞争性投入”
虽然有着各自追求安全的合理逻辑,但显然这并不能够确保两国寻求的安全,相反
很可能出现“越投入越脆弱”的前景。中美在新空间的“安全困境”由此形成。
另一方面,技术发展势必导致传统威慑理论的演变,在美国政府持续推动网络、
① [美] 托马斯·芬加、樊吉社:《中美关系中的战略稳定问题》,载《外交评论》2014 年
第 1 期,第 44 页。
② [英] 巴里·布赞、[丹麦] 琳娜·汉森:《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余潇枫译,杭州:浙
江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80 页。
· 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