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201806
P. 64
2018 年第 6 期
三个原因代表了危机形成的三个不同阶段。由于国际货币体系所存在的缺陷,大量
流动性(liquidity)进入美国市场,并导致了中美之间所谓的宏观经济失衡,即美
国经常项目的巨额赤字对应中国经常项目的巨额盈余。美国国内货币政策失误和金
融监管松弛,导致并纵容了房地产市场泡沫、住房按揭的证券化以及其他无节制的
金融创新,并最终导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级贷款危机。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无力
预测、预防和阻止美国次贷危机向金融行业和实体经济的蔓延,尤其是从美国向国
际市场的扩散。危机爆发后,国内和国际金融监管者迅速采取行动,解决或缓解上
述三大主要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全球金融安全机制间的关联与问题也得到学
①
者们关注。
但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陷入均衡困境,危机前存在的问题并未得到实质
性的解决,而制度变迁的动力却逐渐散失,相关国家行为体维护(如美国)、接受
②
(如美元体系下的外围国家) 或无力独自改变(如中国)当前存在缺陷的国际货
币体系,于是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国家间博弈进入一种相对均衡状态,这种状
态并不是博弈论的均衡概念所描述的行为体最优策略的组合,而是不同利益诉求冲
突或合作后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现实状态。在这种现实状态下,体系固有问题依然存
在,个体理性超越集体理性,体系制度变迁进程变慢,近乎停滞。因此,从国际货
币制度变迁的角度而言,后危机时期的改革并未带来一个更加安全的金融世界。导
致均衡困境的直接原因是制度变迁动力减弱,因此解决均衡困境的方法是创造足够
强大的制度变迁动力。在国际货币体系历史上的两次主要制度变革中,美国霸权(布
雷顿森林体系成立)和体系内在缺陷所导致的体系崩溃(牙买加体系成立)是制度
变迁的主要动力。当前体系下,霸权已不复存在,体系崩溃的成本太高,因此,寻
找新的制度变迁动力来源是国际货币体系持续完善和国际金融安全维系的关键。随
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制度化的国际协调和合作可能是未来可供探讨的
新动力。
【收稿日期:2018-03-15】
【修回日期:2018-06-30】
【责任编辑:齐 琳】
① 郑联盛、张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全球金融安全机制构建:关联与问题》, 载《国际
安全研究》2015 年第 6 期,第 3-23 页。
② 王晋斌:《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特点及现实启示》, 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年第 5 期,第 1-14 页。
·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