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3期
P. 35

人民安全视角下政府供给范式的服务转型

                 2018 年,吉林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再次唤起人民的安全记忆。尽管该事件中问
            责多名部级官员以及三十余名司局级干部,但其对人民安全信心的冲击,较之
            2016 年山东疫苗事件更甚。步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人民

            对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行动者供给角度来看,满足人民安全的需求,包括个
            体发展、社群保障和政府供给三个方面。由于“人民”这一概念的政治性,其安
            全需求与供给往往也具有典型的政治性,同时安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有效供

            给有赖于政治市场的发展与培育。
                 囿于政治市场的自组织能力尚无法有效满足安全需求,本文聚焦于政府供给
                       ①
            这一维度。  在政府的安全供给过程中,行政的介入与干预往往扮演主导型的角
            色,从而埋下行政主导的潜在风险。行政主导下的安全供给与人民安全需求间存

            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维度上的失衡现象,如何保障每个公民在共建、共享、共治中
            享有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安全感,实现人民安全的秩序供给,恰如中共十九大
            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基本方略一样,关键在于政府供给范式的服务转型,在服务型政府的价值
            追求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  人民安全的价值意涵与需求维度


                 “人民安全”具有中国话语特色,与其相近的术语源于 1994 年联合国开发计
                                                                                      ②
            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所提出的“人的安全”(Human Security)概念。
            人的安全概念被普遍视为冷战结束以来安全深化和扩大的范例。人类安全以个人
            为研究对象,挑战以国家为研究对象的传统观点。它狭义上讨论“免于恐惧的自
            由”,广义上不仅包括免于恐惧的自由,还关涉“免于匮乏的自由”。由于对将
            个人构建为安全之目标的不同理解以及对国际安全的理想主义立场的分歧,致使

            其是否可作为一种分析范式尚未达成共识。有学者明确指出,“人的安全”在国



                ①  作者无意对人民安全供给行动者网络及供给效率进行排序,且个体安全意识、安全能力
            的提升以及社群对个体安全的保障与发展,与政府有效供给是相互支撑、相互协调的融合体
            系,只是囿于篇幅与主题所限,个体与社群维度暂不展开讨论。
                ②   1994 年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列举人的安全的七个要素:经济安全、粮食安
            全、健康安全、环境安全、人身安全、社群安全(传统文化和种族群体的存续以及该群体的人
            身安全)和政治安全(如享有公民与政治权力,免受政治压迫)。

            · 24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