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3期
P. 40
2019 年第 3 期
的框架之中,否则存在解释的空洞与抽象之虞。政治市场集中讨论政治主体围绕公
共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而形成的关系体系,围绕“人民安全”从事相应安全产品和服
务的供给。之前,有关政治市场的讨论主要得益于经济学对国家治理研究的介入,
相较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研究范式,经济学倾向于将国家想象成政治市场,特
别是公共选择理论形成以来,对国家行为与政府偏好的研究,对政治市场中的行
为、策略与选择的讨论,提出政治市场的主体性、市场性和政治性特征。不过囿于
经济学的研究偏好,其虽然提及多主体性与政治性,但其逻辑起点与关注焦点仍主
要是市场特征。其他两个特征(主体性、政治性)处于从属地位。这一思维格局,
①
导致经济学对揭示国家的政治性,亦即对国家权力运作机制的分析总是大而化之。
一方面,人民安全具有政治性。人民安全有别于人的安全,主要在于政治话
语或治理话语的国内面向。正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安全具有显著
的国内政治倾向。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总体和谐稳定的同时,全社会面临
的安全形势也更加错综复杂,对和谐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众对安全感、幸
福感的需求不断提升。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
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发展全局和国家命运。
②
毋庸赘述,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国家发展的基本需求。这一需求的政治性也就
关联到政治市场。政治市场作为一个学理性概念,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直被公
共选择理论家广泛使用,它将政治看作是一种政治人相互交换所持资源的市场。
如果将政治市场化约为企业家式国家,使企业家看起来像政客、官员看起来像企
业家,而又由于政治不同于市场,政治市场存在运行失范的风险,企业家式国家
③
更容易将这些风险因素转化为现实,出现政治市场越轨现象。
另一方面,人民安全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人民安全”更关注个人而非国
家,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公共卫生和经济安全等方面。其供给主体除了国家,还
有国际组织、地区组织、非政府组织及民间社团,需要多方行动者的协同与合
作。诚然,保护人民安全不受威胁是国家的责任。各国致力于抵御外侮、内定民
生,正是基于此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主权不仅代表着权力,同时代表着
责任与义务,即保障人民不受各类威胁的义务。如果权力被滥用或未能正当行
① 冯仕政:《政治市场想象与中国国家治理分析——兼评周黎安的行政发包制理论》,载
《社会》2014 年第 6 期,第 75 页。
② 钟开斌:《以安全社会建设增强人民安全感》,载《学习时报》2017年 11月 6日,第 6版。
③ 张伟:《政治市场:民商阶层行为逻辑的新视角》,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 年第 6
期,第 167 页。
·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