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3期
P. 45

人民安全视角下政府供给范式的服务转型

            与安全感知三者关系的讨论。就总体国家安全来说,国家安全不仅要精准识别客观状
            态,还要拥有维护安全状态的治理能力。同时,除了客观状态、维护能力之外,还包
            括主体意识层面的主观感知。其中,状态即安全情势的客观状态,包括安全的风险、

            情势与态势;能力主要是指安全治理能力,可以分为政治统治与合作治理两个基本面
            向;感知则主要是主体感受,包括政府的感受和社会公众的感受。对安全的主体感知
            是很重要的,要防范安全风险,就必须要判断到底处于什么样的风险状态。感知风险

            既存在高枕无忧的偏差,也存在杞人忧天的过虑:中美贸易纠纷的演变不得不说是对
            安全风险识别与判断的严重滞后,而对于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又存在过
            分焦虑的安全判断。此二者都对安全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治国理政的政治目标来看,不同政府供给范式对安全供给的理性偏好存在

            差异,掠夺型与主导型的政府范式倾向于对三者关系进行线性排序,从而在政治
            安全的维度上,呈现出安全供给的序列偏好(参见图 2)。具体而言,在安全议
            题的三个分析维度上,我们追求什么样的安全目标,是衡量安全治理民主化与现

            代化的一项标准。从政府治理的视角来看,基于政治安全与政治合法性的考虑,
            在安全感知和安全状态两相比较的时候,希望呈现为“状态>感知”,这样可以
            避免公众对安全风险的过度解读,避免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在治理能力和安全
            状态两相比较时,希望呈现为“能力>状态”,这样治理方能够游刃有余,不至

            于捉襟见肘。在安全感知与治理能力两相比较时,希望呈现为“能力>感知”,
            这样我们也就拥有满足公众安全需要的治理能力。根据传递性,于是也就有了
            “能力>状态>感知”的序列分布结果(即图 2 中 A、B、C 的分布)。

                                                  状态
                                                      A




                                                                 感知

                                      B



                                               C
                                        能力

                                       图 2  政治安全的序列偏好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 3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