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4期
P. 50

论恐怖主义的社会解构

            实践在强调自身对于当地稳定可以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同时,还需要切实推动当地的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从而防止单纯注重安全议题而变向印证恐怖组织和极端主义
            政治叙事中的外来入侵和陷落危机而掉入其话语陷阱。

                 再次,锐意革除反恐政治中的沉疴积弊。任何恐怖主义的逆势生长都绝非偶然、
            孤立的政治事件,而是一种对于反恐政治中沉疴积弊的变向反映。为此,反恐实践
            中的逆向战略对象不仅包括外在的恐怖主义的意识形态,还应涵盖内在的反恐政治

            的价值体系。例如,由于某些国家在反恐政治中就恐怖主义认定、反恐治理方式和
            国际反恐合作等问题持有双重标准,因而在客观上为一些恐怖组织的坐大变向提供
            了政治土壤。对此,国际社会要坚决反对以任何政治、民族和宗教理由庇护和纵容
            恐怖分子。

                 (二)修正反恐叙事中的敌意话语
                 主流社会始终面临恐怖主义“木马”植入危险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方面无
            法化解来自外部的敌对,另一方面难以阻绝来自内部的分化。因而,在“内敌-外

            敌”的叙事结构和话语框架下,我们就难免深陷腹背受敌的双向敌意困境。因此,
            为了消弭恐怖主义所带来的原生危害(如恐惧)和衍生问题(如仇恨),国际社会
            需要进一步修正反恐叙事中的敌意话语。
                 首先,对外化敌为友,进行广泛争取。虽然我们经常对恐怖分子及其组织做整

                                                                       ①
            体认知,但是极端组织内部并非就是铁板一块和高度同质化的。   然而,诸如“敌
            人刑法”等建立在敌人话语叙事基础上的社会建制,却将那些原本可以被挽回的对
                                                                               ②
            象进行绝对隔离并与其永久对立,从而反倒助长和固化了这种政治冲突。   需要认
            识到,即使是在反恐政治中,也绝不存在不能被争取的“敌人”和无法被化解的敌
            意。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温和化和去激进化,而非在能否实现的问题上迷走打
            转。与此同时,反恐叙事还需要防止将恐怖主义同特定的国家、民族和宗教挂钩,
            从而导致反恐行动的蓄意扩大化和过度安全化。

                 其次,对内深化团结,加强有机联系。社会联系分为机械联系与有机联系,前
            者只是物理上的维系和连接,后者则是心理上的关系与联结。恐怖主义得以在主流
            社会内部进行大众动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特定个体或群体虽然在物理上与当地

                ①  例如,在恐怖组织中,就存在着由低到高的从积极分子(activists)、激进分子(radicals)
            到恐怖分子(terrorists)的人员性质和参与程度的变化。Christian Leuprecht, et al., “Containing the
            Narrative: Strategy and  Tactics  in Countering the Storyline of  Global Jihad,”  Journal of  Policing,
            Intelligence and Counter Terrorism, Vol. 5, No. 1, 2010, p. 48。
                ②  何荣功:《“预防性”反恐刑事立法思考》,载《中国法学》2016 年第 3 期,第 160-162 页。

            · 48 ·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