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4期
P. 55
2019 年第 4 期
一 萨拉菲思想的含义及其流派
①
萨拉菲(salafi)源自阿拉伯语“salaf”, 指“先人”或“前辈”。在伊斯
②
兰教中 salaf 多指伊斯兰教早期三代先人,即圣门弟子、二传弟子及三传弟子。
在逊尼派六大圣训集中的《布哈里圣训实录》中有这样一段话:“先知穆罕默德
说‘我的教民中最优越的人是与我同时代的人(圣门弟子),其次是紧挨他们的
③
人(二传弟子),再其次是紧挨他们的人(三传弟子)’”。 萨拉菲思想正来
源于对早期前三代穆斯林的一种向往。早期三代穆斯林不仅见证了伊斯兰教的兴
④
起,而且将先知的行为模式确定为正确的生活方式。 希冀回归前三代穆斯林信
仰与实践的萨拉菲主义者主张严格遵循《古兰经》及圣训,以使他们能够脱离主
观以及自利的偏见,真正领悟安拉的旨意。
⑤
⑥
萨拉菲思想的主张最早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早期教法学派“圣训派”。
① 萨拉菲思想在学界有着不同中文音译,萨拉菲、赛莱菲、赛莱菲耶在国内均有使用。参
见蔡伟良:《赛莱菲耶思潮探微》,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 年第 1 期,第 62-67 页;包澄
章:《中东剧变以来的萨拉菲主义》,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13 年第 6 期,第 106-118 页;
李维建:《当代伊斯兰教赛莱菲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载《世界宗教研究》2018 年第 2 期,第
160-174 页,C. E. Bosworth, et al.,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Vol. 8, Leiden: E. J. Brill, 1995,
pp. 900-909; Madawi Al-Rasheed, Contesting the Saudi State: Islamic Voices from a New Gener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p. 3; Bernard Haykel, “On the Nature of Salafi Thought
and Action,” in Roel Meijer, ed., Global Salafism: Islam’s New Religious Movemen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9, pp. 34, 45-47。
② Ludwig W. Adamec, Historical Dictionaries of Islam, Plymouth: The Scarecrow Press, 2009,
pp. 77-78; C. E. Bosworth, et al., The Encyclopaedia of Islam, Vol. 8, Leiden: E. J. Brill, 1995, p. 900.
③ 祁学义译:《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二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9 年版,
第 347 页。
④ Robert G. Rabil, Salafism in Lebanon: Form Apoliticism to Transnational Jihadism,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14, p. 22.
⑤ Quintan Wiktorowicz, “Anatomy of the Salafi Movement,” Studies in Conflict and Terrorism,
Vol. 29, No. 3, 2006, pp. 207-239.
⑥ 学者在追溯萨拉菲思想时有不同取向,有学者将其追溯至“圣训派”,如 [荷兰] 罗
伊·梅杰主编:《伊斯兰新兴宗教运动——全球赛莱菲耶》,杨桂萍等译,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5 年版。有学者将其追溯至伊斯兰教早期极端教派哈瓦利吉派,如刘中民、俞海杰:《“伊
斯兰国”的极端意识形态探析》,载《西亚非洲》2016 年第 3 期,第 41-61 页。有学者追溯至
罕百勒,如 Robert G. Rabil, Salafism in Lebanon: From Apoliticism to Transnational Jihadism,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14;蔡伟良:《赛莱菲耶思潮探微》,载《阿
拉伯世界研究》2008 年第 1 期,第 62-67 页。
· 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