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4期
P. 56
“伊斯兰国”对圣战萨拉菲思想的继承与“伊斯兰国化”
“圣训派”在教法上主张排斥理性,严格以《古兰经》与圣训为依据。第一次使
用“萨拉菲”一词的罕百里教法学派创始人伊本·罕百勒(Ibn Hanbal),与“圣
①
训派”类似,主张回归前三代穆斯林,执着于对《古兰经》与圣训文本的解读。
之后,伊本·泰米叶(Ibn Taymiya)继承了这一主张,并称自己为“萨拉菲道路
遵循者”。在《法特瓦大全》中,伊本·泰米叶写道:“赛莱菲耶就是本·穆罕
穆德·艾布·伯克尔等人所说:赛莱菲的道路就是只解释《古兰经》和圣训的字
面意义,关于真主的属性避免神人同行同性论,不给真主拟人化的属性,所以我
②
们不说‘手’是力量,‘听’是知识”。
萨拉菲思想可从教义与教法主张入手进行分析。萨拉菲思想的主要特征是严
格从字面意义解读并遵循“认主独一”(tawhid),包含“认主独一”(tawhid
al-rububiyah)、“拜主独一”(tawhid al-Uluhiyah)、“名称与属性独一”
③
(tawhid al-asma’ wal-sifat)。 除从文本解读宗教经典、独特的“认主独一”理
解以及回归前三代的信仰与实践,萨拉菲教义还主张:第一,与不信者做斗争,
尤其与那些以各种形式举伴真主的人做斗争。第二,只承认《古兰经》、先知穆
罕默德的《圣训》与先知同伴的公议为创制教法的权威。第三,驱除那些他们谴
责的、在信仰和实践上有革新的穆斯林。第四,声称一位严谨的教法权威对于经
④
训的解释可以有效引导一切时代的所有穆斯林,而且这些经训都是清晰易懂的。
① Robert G. Rabil, Salafism in Lebanon: form Apoliticism to Transnational Jihadism,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23-25.
② [美] 伯纳德·海凯勒:《赛莱菲耶的教义思想:论赛莱菲思想的行为与性质》,载 [荷
兰] 罗伊·梅杰主编:《伊斯兰新兴宗教运动——全球赛莱菲耶》,杨桂萍等译,北京:民族
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0 页。
③ 学者们对萨拉菲思想对于“认主独一”的解读基本一致,在其思想的总结上,有着一定
差异,参见 Robert G. Rabil, Salafism in Lebanon: From Apoliticism to Transnational Jihadism,
Washington D. 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14;Quintan Wiktorowicz, “Anatomy of the Salafi
Movement,” Studies in Conflict and Terrorism, Vol. 29, No. 3, 2006, pp. 207-239;William McCants,
Jarret Brachman and Joseph Felter, “Militant Ideology Atlas: Executive Report,” https://ctc.usma.
edu/wp-content/uploads/2012/04/Atlas-ExecutiveReport.pdf;[美] 哈伊姆·马卡尔、刘中民:《圣
战萨拉菲主义运动的领导权危机》,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 年第 5 期,第 17-31 页;杨
恕、郭旭岗:《圣战派萨拉菲的缘起于现状》,载《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3 年第 6 期,第 84-91 页;包澄章:《中东剧变以来的萨拉菲主义》,载《阿拉伯世
界研究》2013 年第 6 期,第 106-118 页。
④ [美] 伯纳德·海凯勒:《赛莱菲耶的教义思想:论赛莱菲思想的行为与性质》,载 [荷
兰] 罗伊·梅杰主编:《伊斯兰新兴宗教运动——全球赛莱菲耶》,杨桂萍等译,北京:民族
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0 页。
·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