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4期
P. 83
2019 年第 4 期
兰国”是如何实践其核心意识形态的?在失去“领土”的后“伊斯兰国”时期,
极端意识形态及其叙事会被如何建构?深入地研究和论述“伊斯兰国”的意识
形态并澄清上述问题,不仅有助于在谱系学的知识框架内了解“伊斯兰国”意
识形态的生成、结构、意义和联系,也有助于做好后“伊斯兰国”时期的全球
恐怖主义活动的走势判断工作,为去极端化战略提供有益的支持。
因此,推动并深入地进行上述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就理论
意义而言,有助于补充和完善恐怖主义研究中意识形态领域研究的不足,从谱系学
上梳理极端意识形态的理论来源和演化脉络,深入挖掘“伊斯兰国”时期意识形态
中的实践后果并评估其影响,辨明极端意识形态同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就现实意
义而言,有助于研判后“伊斯兰国”极端意识形态的演化路径和恐怖主义的走向趋
势,为反恐预防战略和去极端化工作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支持。
一 “伊斯兰国”核心意识形态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复归的“哈里发国”和暴恐化的“圣战”是“伊斯兰国”的核心意识形态。在
伊斯兰的历史中,“哈里发制度”曾经存在,但最终让位于后来形成的民族国家形
式。“哈里发制度”虽然在伊斯兰社会中不复存在,但是通过政治努力来实现伊斯
兰团结的愿望并没有消失,反而通过政治伊斯兰运动的诉求被表达出来,由此“哈
里发国”被建构成为能够代表伊斯兰全体的最高政治形态。不仅如此,在全球“圣
战”时期,“哈里发国”的复兴也开始被“圣战”组织所关注,并由此构想了如何
复兴“哈里发国”的战略。“圣战”则在长期的历史实践过程中由一种精神性的内
省式的修炼行为,被建构成一种暴力行动,并且最终成了实现“哈里发国”复兴的
一种具有恐怖主义特色的必要手段。
(一)从“伊斯兰社会”(Islamic Society)到“哈里发国”的复归
1. 从“哈里发制度”的覆灭到重建“伊斯兰社会”
1922 年奥斯曼帝国的覆灭在全世界伊斯兰信徒当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哈里
发危机”,从而让“哈里发国家”或者“哈里发制度”及其替代方案重新成为伊斯
①
兰学者讨论的主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伊斯兰的问题范式。 在此之后,
① 伊斯兰改革主义时期,改革主义者探讨的主题是民族国家,而“哈里发制度”是改革的
对象。参见 Abdelillah Belkeziz, The State in Contemporary Islamic Thought, London: I. B. Tauris,
2009, pp. 3-46。
·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