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5期
P. 100
2019 年第 5 期
①
信与沟通等四个方面。 吴日强和埃尔布里奇·科尔比(Elbridge Colby)把美国导
弹防御系统纳入到中美战略稳定性考察之中,认为美国在中国周边部署的导弹防御
系统对中国的战略力量实施拦截,以抵消中国的核报复能力,对中国战略威慑能力
构成长期挑战。为了维护战略稳定,防止军备竞赛,中美对战略进攻和战略防御采
②
取克制态度十分重要。若中美以战略稳定为基础进行对话,双方均可从中获益。
俞倩倩、吴挺对太空武器化对中美战略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俞倩倩认为,
采用不同的方式发展、部署和使用不同类型的反卫星武器,战略稳定性受到的影响
不完全相同。如果对反卫星武器和国家行为进行限制,并通过国际机制有效规范反
卫星武器和国家行为,即可减少反卫星武器对战略稳定性的负面影响。冷战期间,
美苏的反卫星技术损害了它们之间的军备竞赛稳定性,但并没有危及双方的战略稳
定性。为了重新恢复冷战后遭到破坏的战略平衡,发展反卫星武器可使中国获得
新的有效威慑手段,扭转中美战略稳定性失衡的局面,增加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
③
性。 吴挺认为,一旦美国在取得科技突破的情况下部署太空武器,将对中国的核
威慑能力带来挑战,中美之间不对称性战略稳定性将遭到破坏。建立长期和可持续
的战略稳定性,必须同时采用权力与合作相结合的方法,这就要求中美相互合作以
达成太空和太空武器化的国际协议。同时,中国应发展最低限度的太空威慑能力,
④
通过发展和展示太空力量实现中美战略稳定性。
徐纬地认为,战略武器只是战略稳定关系建构的关键要素之一,战略力量平
衡不一定自动形成战略稳定关系,战略稳定关系是核与网络、空间力量等多种战
⑤
略力量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这种认识虽然突破了把核力量作为战略稳定关系
唯一构成要素的狭义框架,但仍没有突破把军事安全因素作为战略稳定关系唯一
构成要素的局限性。李德顺把相互依赖因素融入战略稳定性分析,发展了战略稳
定性理论,这一分析方法已经涉及对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考察。他认为,中美在
① 李彬、聂弘毅:《中美战略稳定性的考察》,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 年第 2 期,第
13-14 页。
② 吴日强、[美] 埃尔布里奇·科尔比:《构建中美核武器领域战略稳定》,载《现代国际
关系》2016 年第 10 期,第 49-50 页。
③ 俞倩倩:《从战略稳定性看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复旦大学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22、28、33 页。
④ 吴挺:《从中美战略稳定性看太空武器的发展》,复旦大学 2012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46-47、50 页。
⑤ 徐纬地:《战略稳定及其与核、网络和外空的关系》,载《信息安全与通讯保密》2018
年第 9 期,第 21 页。
·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