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5期
P. 112
2019 年第 5 期
四 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基本框架与实现途径
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既是两国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使然,又是保持
大国战略力量平衡、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现实逻辑使然,具有客观必然性。成功
建构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中美双方要在达成战略共识的基础上搭建新型战略稳
定关系的基本框架,探索实现中美新型战略稳定关系的新途径。鉴于客观上中国的
战略核力量远弱于美国,主观上中国不追求美苏/俄建立在核恐怖平衡基础上的战
略稳定性,因此,中美新型复合战略稳定框架不同于美苏/俄核力量大体均衡基础
上的单一战略稳定关系,而是从大战略的角度出发,在全球化时代社会制度不同、
文明发展模式各异、军事实力不对称、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背景下, 以中美
①
非均势核威慑条件下的战略稳定性为基础而又超越经典战略稳定性,充分发挥经
济、政治、军事等各种手段的合力作用,形成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新模式。
(一)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核威慑能力
二战后,虽然局部战争连绵不断,但终究没有发生世界大战,更没有启用核
②
武器,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核威慑的存在。 因此,维持中美之间非均势核
威慑,对于维持双方的战略稳定性发挥着其他战略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
美建立在非对称核威慑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是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的基石与
核心支撑要素。美国是一个崇尚、敬畏实力的国家,没有可靠的核报复力量对美
国构成有效核威慑,美国就不会承认并接受中美之间的战略稳定性,建构中美新
型战略稳定框架就失去了基本的前提,这已为美苏、中美战略稳定性的历史发展
所证明。
20 世纪 60 年代,古巴导弹危机中的屈辱感和挫折感促使苏联大力发展核力量。
1970 年后,苏联战略核力量和海基核力量的第二次打击能力得到提升,逐渐与美
③
国形成核均势, 美国遂于 1972 年承认了美苏之间的战略稳定性,其标志就是美
苏在 1972 年 5 月 26 日签订的《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ABMT)和《美苏关
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SALT)。在中国拥有核武器后
① 袁鹏:《战略互信与战略稳定——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主要任务》,载《现代国际关系》
2008 年第 1 期,第 36 页。
② 奚启新:《朱光亚传》,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575 页。
③ 孙向丽:《苏联/俄罗斯核战略研究》,载张沱生主编,李彬、樊吉社副主编:《核战略
比较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87 页。
·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