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5期
P. 107
中美复合战略稳定关系:建构依据、基本框架与发展趋势
战略议题上加大了对中国施压的力度。总体来看,在把中国设定为“假想敌”和战
略竞争者的情况下,美国在议事日程、资源配置和战略重心方面均在朝着与中国进
行大国竞争的方向调整。
(二)中国的核战略使然
中国一直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自卫防御性核战略,目的在于遏制他国对中
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原则,对发展核力量采取极为
①
克制的态度, 核力量一直维持着满足自卫防御需要的较小数量规模。因此,中美
之间的战略稳定性建立在双方核力量非均势核威慑的基础上,中国不追求第一次打
②
击能力,不谋求核战争对抗能力, 而是以可靠的二次打击能力给对手造成不可接
受的损失的方式慑止核攻击。与美苏/俄战略稳定性相比,由于中美核力量的巨大
差距,中美战略稳定性具有随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的变化而摆动的特点。
苏联的核武器数量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与美国形成大体上的均势后,美苏/
俄就以核力量的均势状态维持着战略稳定性。这种战略稳定性一直处于稳固状
态,并没有随着国际格局和两国关系的变化而出现摇摆,即使在冷战后国际格局
处于一超独霸状态时,国际核秩序中的美俄两极格局也一直维持至今。目前,美
国国内对美俄在核武器领域的战略稳定性和相互脆弱性这一点没有分歧。在国力
下降的情况下,俄罗斯以其与美国的核力量均势维持着大国地位。但是,由于中
国核力量比较弱小,与美国不在同一个量级上,因此,建立在中美之间非均势核
威慑而非相互确保摧毁基础上的战略稳定性就容易出现摆动。20 世纪 70 年代初
至 80 年代末,由于中美政治关系的改善和中国核力量的快速发展,中美形成相
互威慑关系,为两国战略稳定关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中美战略稳定
性框架主要由核力量与政治安全关系构成,而且政治安全关系是维持中美战略稳
③
定关系的主要因素。 冷战结束后,由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需求降低,特别是随
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防范心理加剧,中美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因
素增多,进而导致双方军事安全互信程度降低,中美关系出现新变数。在中国核
政策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美国对华核政策却出现了新变化。美国增强了针对中国
的核力量部署,特别是远程常规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和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破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 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国国防部网站,
2011 年 1 月 6 日,http://www.mod.gov.cn/affair/2011-01/06/content_4249948.htm。
② 孙向丽:《中国核战略研究》,载张沱生主编,李彬、樊吉社副主编:《核战略比较研
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5 页。
③ 鹿音:《中美战略稳定关系的演进》,载《当代美国评论》2018 年第 2 期,第 31 页。
·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