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5期
P. 43

先秦时期国家安全思想述论

                (一)天人合一  敬天重民
                “天”与“民”是先秦政治家和思想家关注的焦点,也是这一时期国家安全思
            想的出发点和归宿。《礼记·表记》载孔子的话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

            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
            之,近人而忠焉。”这种表述非常精辟地指出了夏商西周时期在国家层面上对“天”
            与“民”认识的发展路向,而随着天命观的逐步淡化与重民思想的日渐浓厚,先秦

            时期的国家安全思想也逐步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基本特征。
                 从生态伦理观念的角度来说,“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
            把它运用在保障国家安全的视角上,正如庄子所描述的,“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
                          ①
            族与万物并。”  夏商周时期的中原政权与周边各族、中央政权与地方诸侯以及各
            地方诸侯之间的关系,是相伴而生、对立统一的个体,其保障国家安全的实践活动,
            也逐步渗入了“天人合一”思想。特别是涉及政权更迭这种关系国家安全的核心问
            题时,夏商西周三代统治者都会首先想到“天命”,如帝舜在选定大禹为接班人时

                                  ②
            说“天之历数在汝躬”,  夏启讨伐有扈氏的时候也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
                                                   ③
            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商汤讨伐夏桀的时候同样强调“有夏
                                                              ④
            多罪,天命殛之”,号召军士民众辅佐他“致天之罚”。  西周建立之初,周公在和
                                                                                   ⑤
            地方诸侯们谈论夏商周的兴替时,明确指出“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  强
            调夏、商之灭亡是其君主不遵从天命的结果。而周公同时也认为,天命不是固定不
            变的,如果不重视民,也有可能失去天命,重蹈夏、商覆辙。对此,前文在讨论先
            秦时期的政治安全思想时已经论及,此处不赘。

                 从西周时期开始,统治者关于国家安全的理论中,便开始打上重民的烙印。春
                                                          ⑥
            秋战国时期,“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群雄
            并起、礼崩乐坏的大背景下,尽管“天道”思想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对民的关注


                ①  王先谦:《庄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1987 年版,第 87 页。
                ②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影印版,第
            136 页。
                ③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影印版,第
            155 页。
                ④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影印版,第
            160 页。
                ⑤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影印版,第
            228 页。
                ⑥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1996 年版,第 171 页。
            · 24 ·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