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国际安全研究2019年第5期
P. 45
先秦时期国家安全思想述论
特色并没有消失。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安全思想,反映了那个时代各相对独
立国家的特点,与当今所谓国家安全观存在明显的不同。特别值得重视的是,尽管
出现列国争霸和七雄并起的局面,但列国追求的目标均是天下大治;而诸子百家虽
然学术观点有分歧,但殊途同归,主题均是以天下一统为终极归宿的政治理想,因
此,这个时代的国家安全思想是超越学派和列国界限的一以贯之之道。
(三)以德为尊 以和为贵
①
相传在五帝时代就已经出现德治思想,史载尧时“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而
前文也已经提及,在夏商西周时期天命观逐渐淡化的同时,对人的重视日渐突出,
商周以来的统治者开始用更加理性的方式来思考国家安全与社会治理问题,“德”
便越来越成为对内稳定社会秩序、对外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理论依据。商汤灭夏时
所列举的夏桀一大罪状,便是他“不务德而武伤百姓”。也就是说,夏桀没有处理
好以其为首的中央政权与各地方国诸侯之间的关系,使得国家安全失去了重要基
础,被商汤所灭也就是必然之事。西周初期以周公为代表的统治集团更是直接宣称,
天命要转移给有德之人,这在《尚书》中多次出现。而保利博物馆收藏的遂公盨铭
文中仅“德”字就出现了六次,比较清楚地阐述了德与德政,并教诲民众以德行事。
应该说,“德”观念走出天命神意的迷雾是西周时期的事情,然而将它深入到人的
②
心灵层面则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贡献。 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德治思想已经
呈现出系统化的特点。《国语》中多次提到“六德”,仁、义、亲、礼、善、信、智、
勇等无所不包,而在当时王室衰微、列国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以德为尊已经成为治
国理政、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指导思想。
历代政治思想家对“和”的重视同样由来已久。《尚书·尧典》中提出了“协
和万邦”的说法,《国语·郑语》也说“商契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可见以
“和”观念协调地方诸侯国之间关系的做法非常适合中国早期国家发展的需要。
西周幽王时期,国家政权摇摇欲坠,当时的王室大夫史伯认为是幽王“去和而取
③
同” 的结果,破坏了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晏子曾用
打比方的形式说,只有用不同的原料和调料,才能制作出美味佳肴;只有用不同的
音符,才能弹奏出和谐优美的乐章。与自然万物的性质相似,“和而不同”应该是
①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年影印版,第
119 页。
② 晁福林:《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 年第 4 期。
③ 徐元诰:《国语集解》,北京: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第 470 页。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