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1期
P. 29

2022 年第 1 期



                                                 导言


                   2020 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使得公共卫生这一非传统安全问题
               的全球治理成为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的分析重点是国际组织
               和国家行为体的应对措施和治理效果,但是相对而言,相应的学理研究似乎并没有

               因此获得明显进展。   事实上,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球治理进一步扁平化,   因
                                                                                     ②
                                  ①
               而相关的研究议程也随之发生变化,总体来看,“谁来治理” “ 如何治理” “ 为何
               治理”等几个层面正进一步朝着多元主义的方向发展。就流行病的治理而言,由于
               其随着人口流动产生的跨境传染性,除了国家和国际组织,地区和次地区因具有向

               国家和国际两个层面的传导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理层面,关系到治理的成败。
                   大湄公河次区域是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周边地区,也是全球遭遇流行病
               威胁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这个区域,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等六国相互接壤,各国之间大多没有天然屏障,人员流动和贸易往来活跃,再加上
               气候湿热、森林覆盖率高、蚊虫聚集密度大等因素,为虫媒传染病和鼠疫等疾病跨
               境传播提供了条件。可以说,大湄公河次区域对于探讨地区层面的公共卫生治理具
               有典型意义,也能够对我们思考更大范围的地区安全治理问题产生启发作用。从中

               国的角度来说,对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安全治理研究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通过我们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调研发现,该地区尽管在诸多国际组织和机制框
               架下已经建立了多个国家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公共卫生合作安排,但是却无法满足边

               境地区跨境传染病的防控需求。反而是各国边境地区自下而上发展形成的跨境传染
               病联防联控机制,成为地区公共卫生治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内容。为什么通过自上
               而下的国际制度合作无法有效进行地区安全治理,但是地方实践中形成的联防联控
               机制却能够从双边合作拓展成为六国共同参与的机制,并实现了有效的治理呢?这

               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研究议题。


                  ①   可参见全球治理的国际权威期刊《全球治理:多边主义与国际组织评论》(Global
               Governance:A  Review of Multilateralism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近两年刊发的文章:
               https://brill.com/view/journals/gg/gg-overview.xml?language=en。《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安全研
               究》等中文期刊也刊发了大量文章,对公共卫生的安全属性和治理问题进行探讨。比如,魏志江、
               郑宇晴:《论公共卫生的“安全化”与“去安全化”——中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模式论析》,
               《国际安全研究》2020 年第 5 期。
                  ②  秦亚青:《全球治理趋向扁平化》,《国际问题研究》2021 年第 5 期。
                                                                                     · 27 ·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