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2期
P. 137

2022 年第 2 期


               提出分析框架,阐述美土关系变化的结构性因素和过程性因素,以更好地理解美国
               中东战略的变化和土耳其外交的特点,为中国更好地处理中东事务并从全球层面处
               理中美关系和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二   “模糊盟友”: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与以往全球性霸权国家——例如 19 世纪的大英帝国——不同,联盟战略在美
               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格外重要。联盟是美国二战后维持其全球霸权地位的最关键战
               略工具。通过联盟战略,美国得以倍增力量、遏制挑战者、约束盟友、控制伙伴、
               保持全球优势地位。   但是,美国的盟友体系也极具复杂性,尤其在后冷战时期面
                                 ①
               临着诸多挑战,为美国外交战略带来不确定性,甚至在特定情境下也可能成为美国
               外交的制约因素。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就是最为显著的例子。
                  (一)美国联盟战略的形态及其演变

                   国家间的联盟是基于正式协定或条约而建立的集团,主要是出于集体安全保障
               的考虑。美国的联盟体系中最为典型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简称“北约”),
               其中包括土耳其。《北大西洋公约》中的“集体自卫”原则让北约成为最具影响力
               的区域性安全共同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着跨大西洋经济与社会合作,成为影

               响全球力量分配的军事同盟组织。在北约之外,美国在二战后与亚洲、拉丁美洲和
               大洋洲的一些国家签订条约,形成其全球范围内的同盟体系,包括与 21 个拉美国
               家签订的《里约条约》(1947 年)、《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防卫公约》(1951

               年)、《美日安保条约》(1951 年)、《美国菲律宾条约》(1951 年)、《美韩
               共同防御条约》(1953 年)、《东南亚安保条约》(1954 年)、《美国泰国同盟
               互助条约》(1962 年)等。这些联盟的影响力局限在某一特定地区而难以产生全
               球性影响,而且其内部结构和运作机制也不如北约高度制度化,但这些联盟与北约

               一样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地区军事同盟,受到协议或条约的约束,仍然属于制度性、
               规范性较强的联盟,成员间的关系定位、利益、目标都较为明确稳定。
                   冷战结束后,全球格局的剧烈变化、非传统安全的凸显、全球力量重心的快速

               转移等因素导致国家间关系趋于复杂,难以用传统的军事同盟关系来应对新的冲突
               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军事联盟的作用开始下降,美国外交逐渐开始依赖于“功

                  ①  储召锋:《冷战后美国联盟战略研究》,国防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7 年;斯蒂芬·沃
               尔特:《联盟的起源》,周丕启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
                                                                                    · 135 ·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