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85
2022 年第 3 期
罗·布拉肯(Paul J. Bracken)为代表提出的“第二核时代”理论。 “第二核时代”
①
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冷战后美国面临的全新核安全环境与安全威胁进行学理分析与
评估,强调新时期的核武器对于美国国家安全依然重要。 在这一时期,学者们主
②
要讨论核武器发展的新特点、寻求新时期下的核稳定方式、 在传统理论基础上拓
③
④
宽大国战略稳定要素 以及从美国、中国、俄罗斯视角探讨大国的战略稳定观,等
等。 这一时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新时期下避免核武器的扩散与使用,以
⑤
及大国之间如何维持和发展核战略稳定。
然而,技术边缘化作用论所依据的核战略稳定无法提供一个全世界普遍接受的
战略稳定的共识性概念。首先,与冷战时期不同,冷战后美国一家独大,已经失去
了对等的敌对方,因此相对平等的战略稳定观被美国抛弃,转而寻求基于“美国优
势”的战略稳定观。2001 年 12 月 13 日,美国总统小布什正式宣布,美国退出 1972
年与苏联共同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使冷战时期核战略稳定的基石遭到破
坏。其次,美国认为在核平等的基础上,中国没有实力与其对话;而如果基于核不
平等的前提,中国也拒绝与美国对话。与美国相比,中国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战略
稳定,并将外交和经济因素纳入其稳定评估之中。这引起了美方的质疑,使得该术
语(于美方政府而言甚至并非概念)在中美关系中失去了效用。
⑥
(二)军事战略稳定理论
军事战略稳定理论认为,技术革命对于战略稳定的影响是依附于军事发生作用
的,这种视角发展于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此种观点虽然已
⑦
① 详见 Paul Bracken, “The Second Nuclear Age,”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1, 2000; Keith B.
Payne, Deterrence in the Second Nuclear Age, Lexington, 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6。
② 李喆:《“第二核时代”理论与美国的核战略转型》,《国际政治研究》2019 年第 4 期,第
80 页。
③ 详见 Keith B. Payne,Deterrence in the Second Nuclear Age, Lexington, 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6。
④ 李彬、聂宏毅:《中美战略稳定性的考察》,《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 年第 2 期。
⑤ Paul Bracken, “The Second Nuclear Age,” Foreign Affairs, Vol. 79, No. 1, 2000, pp. 146-156; Andrei
Kokoshin, “Ensuring Strategic Stability in the Past and Present: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Questions,” Belfer
Center for Science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Harvard University, June 2011, http://www.belfercenter.org/sites/
default/files/legacy/files/Ensuring%20Strategic%20 Stability%20by%20A.%20Kokoshin.pdf.
⑥ Brian Rose, “Rethinking Approaches to Strategic Stability in the 21st Century,” Center for
Global Security Rrsearch, February 2017, https://www.osti.gov/biblio/1351129.
⑦ 本文有关工业革命的时期划分与特点主要借用了蔡翠红、戴丽婷:《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外
交变革探究》,《国际政治科学》2021 年第 2 期的相关分析。
·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