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86

人工智能影响复合战略稳定的作用路径:基于模型的考察


            经突破了单一的核战略稳定路径,但是认为很少有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重塑国际冲突
                                                                  ①
            形态,且很难对其中的某些新兴技术进行全面的开源评估,   同时强调技术变革并
            不能成为战略稳定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技术成果的影响力

            仍然依附于军事力量的升级。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曾经在 2019
            年组织全球各地的学者讨论“人工智能对战略稳定性和核风险的影响”,但是该研
            究的大多数成果也集中于人工智能对核武器的赋能以及对常规军事力量的升级效

            应。   此类观点认为,其他的新兴技术同样也是依附于军事发生作用,难以成为独
                ②
            立的影响因素。例如有学者认为,网络空间战略稳定目前只能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
            体安全以及全球战略稳定的需要,难以独立实现。
                                                           ③
                 军事战略稳定视角与核战略稳定视角的区别在于,是否将核武器作为最重要且

            唯一重要的影响要素。军事战略稳定视角将非核要素摆在与核要素同样重要的位置,
            研究整体军事要素对战略稳定性的影响,重新考虑应该如何进行威慑,并且开始重
            视单一非核要素的分析。随着人工智能和各种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影响战略

            稳定性的战略博弈对手不再限于美苏两家;博弈手段不再单单限于核武器及其运载
                                                        ④
            工具;博弈空间也不再局限于陆海空三维空间。   依据此理论,新兴技术并未被认
            为是影响战略稳定的独立因素,而是依附于军事因素被加以考察。
                 军事战略稳定视角在中美学界和政策界都有支持者,但侧重点略有不同。美国

            学界更多地考虑全球治理以及美国如何在新时期维持战略稳定的问题。针对国家间
            竞争与合作并存,核力量大大削减,先进的非核军事技术正在或已经复制、抵消或
            减轻核武器的战略影响并使核威慑更加复杂,核国家增多使得核安全困境从美苏两

            国进入多维困境,核武器、核技术和核材料扩散以及核恐怖主义成为全球性威胁等
            状况,   美国学者提出了“跨域威慑”与“定制威慑”的概念,   将太空、网络和
                  ⑤
                                                                      ⑥

                ①   Todd S. Sechser, Neil Narang  and Caitlin Talmadge,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c
            Stability in Peacetime, Crisis, and War, London: Routledge, 2021.
                ②  Lora Saalman, ed.,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Strategic Stability and Nuclear Risk,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 October 2019.
                ③  刘越、王亦澎:《从互联网治理看网络空间战略稳定》,《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9 年第
            7 期,第 13 页。
                ④  李喆:《“第二核时代”战略稳定性研究》,《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 年第 4 期,第
            34 页。
                ⑤  Gregory D. Koblentz, “Strategic Stability in the Second Nuclear Age,” Council Special Report,
            No. 71, November 2014.
                ⑥  Keith B Payne, Deterrence in the Second Nuclear Age, Lexington, 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96, p. 127.

            · 84 ·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