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3期
P. 82
人工智能影响复合战略稳定的作用路径:基于模型的考察
一 问题的提出
“战略稳定”始终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源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关于核不扩散的
①
联合声明, 旨在从军备结构上消除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
该理论最后成为美苏两国核战略的主要基础,直接导致了“确保摧毁”战略的提出,
并影响着此后几十年两国战略核力量的发展。然而,战略稳定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
而消亡,相反,战略稳定概念在冷战后经历了从狭义到广义的一系列拓展。一种观
点认为,战略稳定最狭义的定义是“任何一方都没有机会或动机破坏对手所有核力
量的一种相互关系状态”。 从广义上讲,战略稳定是指国家或国家联盟在政治、
②
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累积力量使得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发动军事进攻。另一种观点认
为,战略稳定可以狭义地描述为大国之间的平衡,特别是战略武器的力量和能力的
平衡。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战略稳定意味着各行为主体在全球范围内保持自我约
③
束和相互制约,从而在国际体系内形成相对稳定和平衡的战略态势。 总体而言,
④
战略稳定体系经历了从单一稳定到复合稳定的变化,而如何在新时期的复合战略稳
定体系中确保全球安全,成为当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将主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案例来验证复合战略稳定框架的适用性。选择人
工智能技术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基于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大国都在竞相开发
人工智能技术的事实。目前,已经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人工智能的相关战
略。其次,人工智能自身的特性也为研究新时期的复合战略稳定框架提供了便利。
加特纳公司(Gartner)认为,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总括性术语,涵盖很多具体技术。
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认知(cognition)、预测(prediction)、
决策(decision-making)和集成解决方案(integrated solution)。
⑤
① “United States-USSR Joint Statement on Non-Proliferation, Washington D.C., June 1, 1990
(Excerpts),” SAGE journals, October 1, 1990,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9670
1069002100404.
② Jeffrey Logan, “China’s Space Program: Options for U.S.-China Cooperation,”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December 2007.
③ 杨毅:《全球战略稳定论》,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 页。
④ 李喆:《“第二核时代”战略稳定性研究》,《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 年第 4 期,第 32 页。
⑤ 封帅、周亦奇:《人工智能时代国家战略行为的模式变迁——走向数据与算法的竞争》,
《国际展望》2018 年第 4 期,第 40-41 页。
·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