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127

2022 年第 4 期


               栗。即使对待安全合作态度最为积极的澳大利亚,也不希望因为安全因素损害与
               中国的经济合作。
                   印度的态度十分重要且更为不确定。美国从亚太战略转向“印太”战略,最

               突出的变化就是在安全层面连接印度乃至印度洋地区。印度在冷战期间奉行战略
               自主原则,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和发起国,美印之间缺乏美日和美澳那样紧密的
               安全合作基础。当前印度的对外战略原则虽然有了显著变化,在发挥战略自主性

               的同时“由不结盟转向‘多向结盟’”,   但是印度对中美战略竞争存在机会主义
                                                   ①
               倾向,并不会完全追随美国。如在俄乌冲突中,虽然日韩澳等美国在亚太地区的
               盟友纷纷谴责和宣布制裁俄罗斯,但是印度并没有跟风西方。有学者认为,印度
               的“印太”战略奉行务实主义,希望保持自身的战略自主性和“印太”地区的包

               容性,成为中国的对手不符合其国家利益。   印度在中美之间的对冲策略也会导
                                                        ②
               致其深化与美国安全关系时有所保留。
                   此外,也有学者讨论了“四边机制”是否会扩展成针对中国的更大规模的联

               盟体系。研究认为组建“四国+”的安全合作较为困难,因为对于潜在的扩员对象
               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和韩国而言,它们的最优解是在维护现有秩序的情况下避免
               卷入大国竞争,因此对“印太”战略的承诺非常有限和慎重。   因此,四国之间
                                                                         ③
               的战略分歧和利益分化,潜在成员国希望置身事外的态度,将不同程度地制约

              “四边机制”合作深化。
                   4. 合作议题的泛化是影响亚太多边安全机制深化合作的不确定性因素
                   当前亚太多边安全机制在深入发展的同时,也在拓展其他领域的合作。在基

               础设施投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新技术和网络安全等诸多领域,美
               国与其盟友之间的合作也有所增加。在基础设施领域,美国推出诸多对冲“一带
               一路”倡议的方案,日印澳三国也在“印太”地区出台相关计划,但各自的方案
               又不乏分歧。在“五眼联盟”部长级会议上,物联网议题也成为五国关注的议题

               之一。在美日澳印四国的部长级会议和领导人峰会上,四国多次讨论了应对新冠


                  ①  李莉:《从不结盟到“多向结盟”——印度对外战略的对冲性研究》,《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0 年第 12 期,第 77 页。
                  ② Hongsong Liu and Ahmed Bux Jamali, “India’s Indo�Pacific Strategy: A Pragmatic Balancing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Pacific Focus, Vol. 36, No. 1, 2021.
                  ③ Sung Chul Jung, Jaehyon Lee and Ji-Yong Lee, “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and US Alliance
               Network Expandability: Asian Middle Powers’ Positions on Sino-US Geostrategic Competition in Indo-
               Pacific Region,”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30, No. 127, 2021.

                                                                                    · 125 ·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