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8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158
国门安全治理的跨界性:双层跨域治理框架
全复合体,增强国门安全治理韧性;应坚持“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
持续安全”的“亚洲安全观”,探索国门安全治理的国际共治路径和内外联动机制,
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口岸的安全合作,助力形成“开放安全保障体系”,为促
进“走出去”战略和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第一,国门安全是一种“国际性的国内安全”,具有跨境性与弥散性、动态性
与线流性、建构性与主动性、外溢性与共生性以及虚拟性与无界性的特点。跨境性
是国门安全的首要特征,需要跳出基于地理边界、边境安全和物理口岸的视野探讨
国门安全的传统认知,在理解国门安全治理与全球安全治理变革同构性的基础上,
立足国门安全作为跨国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功能来思考国门安全风险防控的外溢
效应、全球意义和双层治理的必要性。
第二,国门安全治理的跨界性决定了参与国门安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
国家在国门安全风险防控中居于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国家内部,政府系统内纵
向和横向的职责分工导致国门安全治理职责的部门化和分散化;在国际层面,国际
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多元主体博弈的复杂性使各国更倾向于通过双边而非多边合作
来防控国门安全风险。跨界性既是国门安全治理的起点,也是国门安全治理的对象,
贯穿国门安全治理的全过程。
第三,应在统筹国际合作共治与国内部门协同的基础上,构建双层跨域治理框
架。国门安全治理的整体性不仅要求分散的治理主体之间进行跨部门协同,也要求
国家行为体之间,国家行为体、次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开展国际合作。
整体而言,现阶段国门安全治理主要集中于建构国内跨域治理机制。国际跨域治理
与国内跨域治理是国门安全治理的一体两翼,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跨界性是国门安全治理的根本特征,深入探讨国门安全治理的跨界性,有助于
具象反映治理的多重复杂性以及风险沿着供应链前伸后移的跨境性。国门安全风险
表现为动态演进的传播过程,需要进行双层多元、全过程的跨域治理,通过双边和
多边合作实现风险防控时空的虚拟延伸,通过结构性、程序性和技术性机制推动碎
片化、板块化的口岸安全联合防控机制向整体性、全链条的国门安全治理体系转变,
共建风险共担、协同共治、利益共享的“国门安全共同体”,实现开放、安全与发
展的协同共生。
【来稿日期:2021-08-19】
【修回日期:2022-03-17】
【责任编辑:齐 琳】
· 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