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国际安全研究》2022年第4期
P. 157
2022 年第 4 期
性,西方国家在国门安全治理中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智
能审图和 5G 等先进技术。例如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引入生物识别和非侵入式查验
技术建立国家安全出入境注册系统(National Security Entry-Exit Registration)以推
进智慧口岸建设; 欧盟通过广泛运用信息、生物和通讯技术开发了自助通关系统、
①
②
口岸监视系统、指纹数据系统和全球网络监控系统。 这些都表明,先进技术的运
用是发挥国门过滤功能以阻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际犯罪组织、非法移民等国门
安全风险入境的关键。
总之,国门安全治理是在缺少中央权威的情境中通过相互关联的政策及其实施
所形成的结构和过程。 比较而言,结构性机制聚焦跨域治理的组织载体,程序性
③
机制侧重跨域治理的操作程序,技术性机制关注协同的技术支撑;结构性机制侧重
跨域治理的静态结构,程序性和技术性机制关注跨域治理的动态过程。需要说明的
是,对跨域治理机制的划分,主要出于其作用方式考虑,某些机制可能三者都包含
其中,如口岸安全联防联控本身是一种结构性机制,但其运行环节的相关程序安排
如《口岸安全风险防控联合工作方案》就属于程序性机制,为推动相关程序安排的
实现而建设的智慧卫生检疫系统则可归入技术性机制。程序性机制和结构性机制的
④
分类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之间有大量重叠, 在国门安全治理实践中常常是组合
使用的。
结 论
国门安全风险的跨境性、交织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国门安全治理不断表现出
跨越国家边界、层级边界、职能边界、公私边界和时间界限的跨界性。各国的国家
安全利益相互镶嵌,国门安全共存共生。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构建国内与
国际同构的跨域治理框架,必须整合国际、国内两个层次,由外到内、自上而下地
对国门安全风险进行层层分解,打破风险的跨境性、外溢性和叠加性,打造国门安
① 刘一:《九一一事件以来美国边境政策的调整》,《美国研究》2019 年第 2 期,第 14 页。
② 王亚宁:《欧盟边防管理研究——以欧盟申根区为例》,外交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7 年,
第 122 页。
③ Elke Krahmann, “Conceptualizing Security Governance,”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 38,
No. 1, 2003, p. 11.
④ Thurid Hustedt and Jan Tiessen, Central Government Coordination in Denmark, Germany and
Sweden: An Institutional Policy Perspective IMP, Potsdam: Univer-sita tsverlag Press, 2006, p. 10.
· 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