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国际安全研究》2023年第1期
P. 13

2023 年第 1 期

               为国际安全研究提供了新理论假设。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逻辑,“构建人类命运与
               共、安危紧连的安全共同体,不仅契合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天下一
               家、和合共生的理念,也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安全的普遍愿望”。   国际社
                                                                                 ①
                                                                             ②
               会虽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持续出现了多元多层次的高水平合作形态。   人类面对的
               是唇齿相依的共同命运,要求人们从“对抗型安全”(security against)转向“共生
                                                                ③
               型安全”(security  with),即转向遵循共同安全原则。   为此,中国基于“人类命
               运共同体逻辑”,在全球、地区、双边等层面,分别提出了多种类型安全共同体的
               建构方案。中国的实践走出了新的安全共同体建构之路:结伴不结盟—真正的多边
               主义—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全球安全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 “全球安全倡议”的时代价值


                  “全球安全倡议”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全球安

               全观的新宣示,提出的“六个坚持”是统筹全球安全与人类发展的重要指引,为
               创造不同于西方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时
               代价值。
                  (一)全球安全观的新宣示

                   安全观是对安全的一种理论化的体系性认知,是安全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的标志。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的世界,首先需要有基于自觉的全球安
               全意识与基于共识的全球安全观。

                   鉴于人类发展具有成长性,全球安全观在人类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拓展与完善:
               从霍布斯自然状态下“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主义的
              “他人即是地狱”;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摩根索的“国家为权力而斗争”,新现实
               主义的“国家为安全而努力”,自由主义的“国家为利益而努力”。但以上关于安全

               观的表述都难以跳出“安全困境”的桎梏。冷战以降,一方面,霸权国家仍抱守旧
               的安全观,热衷军事干涉,牺牲他国安全,催化集团对抗,策动“代理人战争”,


                  ①  徐步、唐永胜、傅梦孜、吴志成等:《全球安全倡议的重大理论意义与实施路径笔谈》,
               《国际问题研究》2022 年第 4 期,第 21 页。
                  ②  肯尼思·奥耶编:《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田野、辛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 年版,
               第 233 页。
                  ③  巴里·布赞、乔治·劳森:《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崔顺姬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 年版,第 275-276 页。
                                                                                    ·  11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